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乡约青春 振兴鲁遗|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德平大秧歌”传承艺术中心观摩学习

发布时间:2024-08-0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乡约青春 振兴鲁遗”实践队来到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访谈调研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平大秧歌,通过召开座谈会和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让青年学生在亲身体验与美育教育实践中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坚实文化支柱。

听取“徳平大秧歌”

专 项 介 绍

        非遗传承人首先介绍德平大秧歌的起源,讲述德平大秧歌如何扎根于乡村,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开展活动,如何传承发展。其次对德平大秧歌的表演道具“德平秧歌伞”“德平秧歌莲花灯”进行介绍。最后对表演道具如何使用进行现场展示。


座谈交流

       听取“德平大秧歌”专项介绍会后,实践队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相关内容与非遗传承人进行座谈交流,共同探讨非遗的传承以及如何把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

       实践队员在德平大秧歌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不仅亲眼见证了这项传统艺术的魅力,更亲自尝试每一个动作,从生疏到熟练,每一次转身、每一次跳跃,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与乡土情怀共鸣。这份亲身体验,让成员们深刻感悟到非遗文化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激励着成员们成为文化守护与创新的使者。


       德平大秧歌,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诗曰:“绿杨城廓杏花村,迭臂挨肩集比邻,扇影衣香人欲醉笙歌围住一团青。”这是对德平大秧歌最贴切的描绘。德平大秧歌内容繁多,精彩无限,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通过聆听非遗传承人的讲述和切身体验德平大秧歌,队员们更加了解了德平大秧歌,也更加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承担起传承与发扬非遗文化的重任,结合自身专业,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乡约青春 振兴鲁遗”实践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追寻三线精神,探寻机械行业发展
  • 追寻三线精神,探寻机械行业发展
  • 为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兰州理工大学“寻根天水,逐梦中华”志愿服务队响应时代号召,积极探索党领导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
  • 08-02
  • 支教下乡,筑梦未来
  • 支教下乡,筑梦未来
  • 此次活动旨在为乡村儿童带来知识与希望,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为中国的未来培养更多有潜力的人才。
  • 08-02
  • 寻根天水,探寻企业发展
  • 寻根天水,探寻企业发展
  • 为探寻中国制造科技的天水力量,8月2日,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寻根天水、逐梦中华”社会实践团,心怀祖国机械制造事业发展的伟大
  • 08-02
  • 淮师学子三下乡:星辰闪烁,筑梦未来
  • 重外院学子三下乡:情系留守儿童,慰问温暖童心
  • 三下乡|山东政法学院“乡约青春 振兴鲁遗”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行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