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碳汇“指”南,绿意盎然 ——红色GIS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开展实践

发布时间:2024-07-2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7月27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探索“千万工程”的“双碳足迹”——红色GIS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开展绿色生态调研活动。
      实践团成员前往指南村文化礼堂参观,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地发展的历史,从古姓、古塘、古树、古祠、古庙、古宅等“七古”特色,到“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新时代人文内涵,村子新增农家书屋、百姓戏台、天目学堂等文化基础设施。在党建联建引领下,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将村庄里的环境优势化为美丽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姓共同富裕。全村目前有220户人家,有70%从事相关旅游产业,并且每年人均可支配金额已达到8万左右。
      通过现场继续走访调研,实践团成员以上门入户的形式,逐一发放填写生态共富的调查问卷,分别访问了旅客及村中老人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认知情况。通过日常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和旧物循环利用等有关生态的问题,了解村民对于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情况,并详细记录关于乡村振兴评价和未来发展建议。
      实践团成员们跟随着当地村民的脚步参观了当地的梯田,村民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挖凿和建设梯田的方法。村民们为解决取水问题,在蜿蜒山路上建起了蓄水池和梯田。梯田呈现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形状,依山势而上,逐级递减。通过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调节了局部气候,并稳定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在秋季,梯田作为“打卡”景点,也为指南村带来了旅游业经济。
      在指南村的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引领着指南村迈向绿色繁荣的新纪元。作为浙农林学子,更要躬耕实践,身体力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图/朱喆明
文/张瑜
审核/骆晨辉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阳光能源助发展·智汇产业促振兴 ——巢湖学院“阳光智汇”团队赴金寨县开展光伏产业调研
  • “光农”融合促发展·共绘乡村新画卷 ——巢湖学院“阳光智汇”实践团队调研小南京村光伏产业园
  • 智驭健康,数绘关怀:医疗数字化服务在淄博大众医院的实践与传承
  • 携手同行,温情关怀——武昌理工学院校领导进行视察慰问
  • 河南科技大学“芍香益农”实践团:芍药开出“致富花”,铺就农民“增收路”
  • 武昌理工学院“青春筑梦”通城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旅游教育课程
  • 洛阳理工学院“星火筑梦”支教队三下乡:星火支教行,筑梦知识路
  • 武昌理工学院“青春筑梦”通城志愿服务队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课程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