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闽清县梅城镇人民政府与福州大学校地共建实践实习基地签约挂牌仪式暨“两岸筑梦乡村,校地千策万兴”座谈会于梅城镇政府召开,梅城镇党委书记刘艳云,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旭东,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银燕,经济贸易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陈泓副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龙厚印副教授等参会,梅城镇党委副书记黄炜主持会议。此次活动旨在两地合作谋发展,汇聚青年之力推进梅城乡村振兴新征程。
座谈会伊始,黄炜副书记以两个宣传视频作导入,生动介绍了梅城镇的发展现状,并希望实践队队员们结合实践经历,以青年视角为梅城镇发展规划建言献策。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立足个人经验、专业特色指出:未来,梅城镇还可以运用数字技术等,转化利用梅城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梅城印记的潜在宣传特色;做好路线规划与引导;学习其他地区有效经验等。台湾学生代表结合两岸文化,就人才交流与培养、农业合作与技术引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等三方面对梅城镇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港澳学生代表通过对比梅城与香港两地的生活,提出梅城的慢节奏是其独特点,是其文旅产业的潜在优势。

图为实践队观看梅城宣传短片
随后,实践队指导老师进行总结与补充。陈泓副教授强调福州大学经管学院经贸系重视应用型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持续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同心振乡”暑期“三下乡”品牌。她表示,近几年来实践队扎根闽清,发挥传帮带的凝心聚力之效。同时,陈泓副教授也期望实践队队员们运用所思所想展现青年担当。会上,龙厚印、白瑜婷、张超三位指导老师也对议题提出专业见解。

图为梅城镇刘艳云书记发言
座谈会氛围热烈,梅城镇党委刘艳云书记对实践队队员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初心是打造闽清县的名片缩影,体现闽清各乡镇特色,集政治、文化和经济功能于一体,但在其发展中也面临诸多运营问题,且常住人口少,缺乏一定的发展驱动力。未来将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改造。福州大学经管学院党委高银燕副书记对实践队队员的积极作为表示认可,对梅城镇给予实践队的大力支持致以诚挚的感谢。基于同心振乡实践队的活动成效,高银燕副书记衷心希望借此机会校地共建汇聚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图为福州大学经管学院高银燕副书记发言
座谈会后,刘旭东镇长与高银燕副书记作为梅城镇政府与学院双方代表进行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基地的签约及授牌仪式;刘祥谋总经理与龙厚印副教授作为企业与学院双方代表进行实习基地的签约及授牌仪式。各方将坚持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文旅产业发展、两岸融合建设等工作,多向发力、勇担重任,更加有力地助推新梅城建设。

图为授牌仪式现场
征程已启航,蓝图待绘就。校地双方将持续搭建乡村人才交流平台,引导更多青春力量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图为刘艳云书记向实践队介绍梅城镇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