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如此多娇,常大学子在行动
2024年7月,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在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组织开展了"乱针绣技艺代代传,常大学子暑期在行动"2024年暑期实践活动。通过调查、采访、宣讲,常州大学"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在实践中出真知,切身体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乱针绣的传承历史与发展现状。并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保护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乱针绣,作为中国四大绣种苏绣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技艺精湛的工艺。常州大学"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通过学习插丝珐琅手工技法,造访乱针绣博物馆,进行社会调研,宣讲四部分,切身了解了乱针绣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艺。
珐琅与绣艺的结合
6月10日常州大学暑期实践团,拜访了插丝珐琅课堂,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插丝珐琅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艺。课堂上,专业老师不仅详细讲解了插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包括如何挑选合适的材料、如何进行精细的雕刻和镶嵌等,还亲自示范了插丝珐琅的制作过程。学子们则认真聆听、动手实践,大家按照老师的指导,一步步完成了插丝珐琅作品的制作。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出的精美作品,学子们初步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独特韵味和精细之处,也对后续的乱针绣探索充满了期待。
图为"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负责人上官蕾在珐琅课堂上与小朋友互动合影
一针一线尽显精湛技艺
7月6日,"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造访了乱针绣博物馆。在博物馆内,暑期实践团指导老师与实践团成员,随着博物馆馆长的讲解,认真观察了乱针绣技艺的创造、发展过程。欣赏了乱针绣作品的精美与逼真,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深沉文化底蕴和精湛工艺。一幅幅精美的乱针绣作品,让实践团成员们赞叹不已,更加坚定了宣传乱针绣的想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乱针绣。
图为"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参访乱针绣博物馆中的一些代表作品
探寻乱针绣活力之源
7.6日当天,"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还进行了乱针绣现状的调查。实践团成员共收集120余份调查问卷,其中线下60份,线上六十余份。调查问卷显示了乱针绣在当代社会的传承情况、流传度以及面临的挑战。首先乱针绣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定支持,但是仍面临着传播度不足、影响力低、传承困难、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等情况。经团队成员讨论,得出一下结论:应该加强对乱针绣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在当代社会的认知度,并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以确保这一传统技艺能够得以延续。另外,"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还计划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图为"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指导老师带着实践团成员在乱针绣博物馆附近进行调研
宣扬乱针绣技艺,点亮童心梦想
7月9日,"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还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实践团走进了武进区寨桥小学,为这里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堂十分精彩的非遗普及课,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实践团负责人向小朋友们展示了乱针绣作品,展示乱针绣作品、讲解技艺知识、鼓励小朋友们课后动手尝试,成功地将乱针绣这一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孩子们的心田。活动结束后,小朋友纷纷表示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乱针绣。通过本次宣讲,实践团成功地向小朋友展示了乱针绣的优美,引起了小朋友们对乱针绣的兴趣。为乱针绣的传播提供帮助。
图为"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成员与寨桥小学的几位小朋友合影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的同学们通过此次乱针绣的社会实践调研,不仅仅是对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的认知与探索,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实践团队成员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关注,才能让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图为“艺心遗意”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几位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留念
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成员将继续探索和学习更多的传统技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