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之泉涌心田,教育之光映前程。2024年7月12日,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天造地“畬”赴泉州市南安市畲族文化调研实践队前往码头镇,轻踏碧绿田野中,忙碌土楼光影间,探寻畲族教育之秘境,领略深厚教育哲思。智慧微菜园:展现独特畲族特色劳动教育
上午,实践队成员迎着灿烂的晨光来到畲族丰美村。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南安市微菜园劳动教育基地。该基地占地规模巨大,建有民俗文化墙、传统农耕体验园、鱼稻共生农耕体验园、少数民族中草药种植园、闭环林牧场等,能为中小学生提供别具一格的劳动体验。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五育并举”,促进“五育融合”的重要突破,该基地正在与当地学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目前,微菜园内种有地瓜、草莓、圣女果等多种农作物,帮助中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田园劳作,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勤劳朴实的优秀劳动品质。
随后,实践队成员跟随负责人来到了智慧农业大棚。棚内东面空洞墙入风,西面风扇墙出风,形成对流,能够有效地降低棚内温度,为农作物提供“空调房”般的生长环境。此外,土壤下还埋设着湿度传感器,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情况,还能检测出土壤中缺少的营养成分;管理员只需在APP上发出浇灌指令,便能实现全自动滴灌或喷灌。
在打造智慧农业的同时,该基地还积极推广“鱼稻共养”这一循环种养模式,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农业研学,启发学生探索生命生长的奥秘,走出了一条独具畲族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
实践队参观南安市微菜园劳动教育基地 郭骏祺 摄
土楼里的童趣时光:特色主题课堂启航
下午,实践队成员来到铺前土楼,为小朋友开展了主题课堂,活动过程趣味横生。支教活动在“石榴籽 心连心”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小课堂中拉开序幕。实践队员与当地学生进行“少数民族猜猜看”小游戏,介绍不同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呼吁学生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为了宣扬“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这一重要理念,实践队成员与当地学生开展“红星闪闪 少年梦”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小课堂,走进“红色创意工厂”,一起用画笔描绘美丽中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刻领悟到:爱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在日常中弘扬尊老爱幼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报国恩等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实践队与当地学生一起绘画 郭骏祺 摄
在素质拓展教育小课堂上,实践队成员精心组织了“过目不忘”和“你画我猜”等趣味游戏,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互动,课堂上乐趣与活力横生,洋溢着欢声笑语。
在本次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成员们深入畲族乡村,不仅见证了畲族特色劳动教育的智慧实践和融合创新,还通过主题课堂传递了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精神,让教育之光在畲乡大地熠熠生辉,共绘出民族教育发展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为当地学生开展主题课堂 郭骏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