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杜玉洁 张浩源 陈明坤 朱芷纬)近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社会实践RA009小组,在组长熊欣以及指导老师的引领下,正式访问了红巷博物馆群,并特别安排了对布艺堆绣非遗传承人冯晓明老师的采访。在访谈过程中,冯老师阐述了她为何投身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事业,同时她呼吁社会各界对非遗传承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亲自教授布艺堆绣艺术品的制作方法。

布艺堆绣是在普通织物的基础上,采用浮雕、编识、缝缀、堆贴、抽丝等多重工艺制作的装饰画。布艺堆绣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唐朝在民间广为流传,广泛用于佛堂饰品及摆件饰品。布艺堆绣选材丰富,用料讲究,以丝绸、绢布等布料为主。在中国,布艺堆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我国古代流传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其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神态逼真、生动活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布艺堆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冯老师分享道,她在退休之后,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布艺堆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中,致力于将这份独特的艺术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多年来带领团队进学校,走社区,办画展,做工艺。结合当下热点创新研发和制作了一批又一批的精美工艺品,在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和发展武汉现代化大都市风貌中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冯老师还提到,其实作为我们国家来讲,发展非遗文化传承就是走我们国家自己的路,不是说那个一定要走那些发达国家的另外一条路,我们有我们的传统,我们有我们的文化,我们要发展的就是要有文化自信,那么文化自信哪里来呢,就是从典籍的传统文化这个当中来的。

在传承过程中,冯老师也遇到了诸多困难。由于布艺堆绣中大多难度系数大,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因此成品产量不足,难以实现市场化营销。进而导致收益过低,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去学习非遗技艺的原因之一。非遗技术的传承,不仅依赖社会的援助与支持,更呼唤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参与。此外,非遗技艺作为文化瑰宝,其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因此,它应紧密结合现代生活,持续进行融合与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非遗技艺的永续传承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