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而我校秉持着“博学求实”的校训,弘扬“自强、务实、尚德、求真”的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以水育人、以文化人”,临江傍湖,校园生态美丽,更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近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唱绿水青山之歌,寻和谐发展之路”实践队赴安吉展开实地调研。
唱绿水青山环境之歌
实践伊始,队员们集体参观了安吉水文化展示中心,了解了水利工程数字化技术以及水利方面的知识,见证了安吉深厚的治水历史。
据悉,安吉的西苕溪是黄浦江之源,自古以来,安吉人民傍水而生,依水而兴。水带给了安吉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同样水涝灾害也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所以安吉注重水资源的储蓄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保护当地的居民。综合治污水,科学排涝水,安全保供水。我们了解到,目前安吉已有大大小小若干水库,例如老石坎水库、赋石水库,双鱼潭水库、狮子石水库、凤凰水库等等,这些水库的水质都在II类以上。


随后队员来到了安吉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水土治理对于生态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农业水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专题展示了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场。当地通过此种方法来模拟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情况,并进行专业的数据检测。当地工作人员表示"通过科学的实验与检测,我们能够很好地观测到当地的水土状况。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队员们也在参观中了解到,该实践基地也参与了节水抗旱稻的育种工作。为培育新品种,为提升粮食储备做出了贡献。

寻金山银山发展之路 前面讲到安吉如何守护了绿水青山,那么又要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呢?
为了探寻这个秘密,队员们探访了鹤鹿溪黄浦江源第一漂。乘坐竹排,顺流而下,清澈的水流于两侧流淌,青山在一旁与我们作伴,置身其间,感受到的是自然质朴的快乐、惬意。

随后来到了安吉栖见山谷微度野奢营地,这里的景观是人文设施和自然风景的结合,二者相得益彰,成为了一处旅游胜地。在这里,大家可以在搭帐篷营地下坐着喝茶畅谈,也可以在露天银幕下一起看电影,还有诸多类似“滑草”在内的与自然相结合的娱乐项目,供旅人体验。
通过体验走访不难发现,在安吉人们可以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更有人文旅地,你能无限接近自然,体会到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在与当地村委会书记的采访中队员们了解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又如何可持续发展产业。并得知该地块在数年前本是一个堆放垃圾,臭气熏天的废地,后来在政策影响与当地村委积极组织下,形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并帮助村民增收,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生动写照。

除了旅游业之外,安吉作为有名的竹乡,靠着山林里大片的竹海,也发展起了独特的竹产业。最后,队员们来到了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拜访了非遗传承人竹编工艺大师祝和春师傅。
在采访过程中,祝春和老师详细介绍了竹编工艺以及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从学徒到非遗传承人,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坚持与执着,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是祝春和老师就是秉持着这一口气,以着滴水石穿的韧劲,对症下药的巧劲,将这美丽的文化瑰宝带给我们。祝和春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人生的经验,由衷的给我们了建议。
我们实践队员还着向祝老师请教了竹编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安吉竹产业发展的前景,如何下好竹乡这步棋,如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过程中,队员们还跟随祝老师进行了简单的竹编技术的学习,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竹文化的智慧。



这几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水文化的认识,更有着对绿水青山的建设的深刻认识。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安吉人民运用着他们的智慧,保持着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干劲,坚持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的拼劲,才能够一次一次将曾经的荒芜落魄之地建成一个美好现代生态城。安吉人民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这是信念之所在,安吉人民不断创新将绿水青山又再次变成了金山银山,这是智慧之所在。
我们今后将会继续保持着这份信念和智慧,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实干,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生态发展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