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乐观寻幸,棋弈传通

发布时间:2024-07-1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7月14日,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情暖惠东”心理服务队在惠东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不辍奋斗,有序且有力地保障了当天活动的开展。14日活动于惠州市惠东县教师发展中心顺利进行,并按照学生课程与线上讲座的双线进行深度推进。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面,14日共开展了三场心理课与一场团辅活动,心理课设置为小初高三个学段各一节,总计有百余名学生参与其中。
上午九时,晨光灿烂,三节心理课同时拉开帷幕。小学阶段的心理课堂选取“一‘棋’寻幸福”为主题,授课老师马紫莹带领学生们感受“寻找幸福感”的奥秘。开场以小游戏“抓手指”和“幸福拍手歌”为导入,活跃了课堂氛围,自然过渡到对幸福感的讨论。学生们了解了“小确幸”的含义后,需要通过观看视频帮助由象棋化作的小兵发现幸福的踪迹,如看见山水景色、喝到酸酸甜甜的酸梅汁、听见叮咚的泉水声等......基于此,马紫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五感找幸福”的秘诀,即使用嗅觉、视觉、触觉、听觉、味觉五种感官感觉来寻觅生活中的小确幸。为深化对该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课堂设置了“幸福体验馆”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亲身体验并实践这一方法。最终,在“幸福调配料”的环节中,鼓励学生们积极探寻构建个人幸福感的独特配方。整堂课下来,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相信他们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怀揣着这份发现美好的热情,用五感细细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份幸福与美好。
 
与此同时,教师刘悦引领初中学子踏入“换位思考”的奇妙之旅,通过“换个角度看一看”的特色象棋心理课,开启心智启迪。课程之初,一场“滚雪球”小游戏迅速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随后,刘悦以小明和小莉的对话为引子,巧妙设置“同桌之间比一比”、“理解他人的需要”和“表达我的感受”三个环节,层层递进地阐述了换位思考的价值与有效沟通的艺术。主题活动一尤为亮点,同学们在同一指令下对白纸进行折叠与撕剪,最终呈现出各异的图案,直观展示了思维的独特性,揭示了换位思考的内在逻辑,触动心灵。课程中穿插的“非暴力沟通”技巧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在冲突中运用“观察-感受-原因-请求”的沟通模式,以智慧化解矛盾,促进个人成长。课程尾声,学生们满载而归,纷纷表示日后会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以更加包容与理解的心态去“换位思考”,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自我,同时尊重他人,共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高中心理课堂上,教师蓝楚怡以合理归因为主题,巧妙借用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噪音实验,引领学生们探索不同的归因风格。学生们首先通过填写学案纸,在模拟情境中自我反思归因倾向,初步感知归因的力量。随后,蓝楚怡阐释了归因风格理论,从时间、空间、人格三个维度出发,对比乐观与悲观两种极端,帮助学生构建对归因风格的全面认知。以小明下象棋失利为例,蓝楚怡引导学生设想多种情境下的反应,直观感受乐观与悲观归因对个人心态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们对乐观归因的向往。针对“人是否天生乐观”的问题,蓝楚怡作出乐观可以习得、乐观需要学习的回答。并生动地讲解了如何反驳不合理信念,鼓励学生们分享过去经历,积极自我审视与自我激励,尝试反驳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在课程结尾,蓝楚怡强调乐观和悲观归因方式没有对错,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并且有能力去选择合理的归因方式,关键在于个体的适用性。相信通过该课程,同学们能够学会解离问题,以乐观心态直面生活,不断增强心灵的耐受力。
 
下午14时30分,团体象棋对弈活动如约开展。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传统文化载体象棋,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体验传统智慧中培养逻辑思维和策略规划能力。在“情暖惠东”心理服务活动现场,四十余名中小学生们被分为若干组。在队员朱斌和高远的带领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象棋的基础知识与技巧,更深刻领悟了棋盘上“攻守兼备、进退有据”的哲学精髓,学会了冷静观察、稳健决策。随着活动的深入,学生们逐渐沉浸在象棋的黑白世界中,时而凝神静思,时而落子如飞。无论每次对弈的结果如何,学生们都会积极与对手交流心得,分析棋局中的得失,展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高远感慨道,此次活动不但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促进了学生们在竞争与合作间的平衡探索,对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意义。未来,服务队还将继续探索更多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心理辅导形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在线上讲座方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王增建受邀,为此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带来了“正面管教”家长讲座与“焦点解决”教师讲座。两场讲座辐射范围较广,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路径。
 
“正面管教”家长讲座于早上九时准时启动。王老师以畅销书《妈妈的悔过书》为引,深刻阐述了家庭和谐之道——教练式辅导与正面管教。王老师强调,改变是必然且可行的,鼓励家长通过生动想象未来愿景,激发家庭正向变革。此外,她分享了书中母亲如何以新视角看待成长中的孩子,展现了家庭氛围的温馨转变。讲座中,王老师提出了四大策略优化家庭环境:一是寻找例外,聚焦资源而非问题;二是将孩子与问题分离,采用“外化”方法,助力孩子直面挑战;三是放大孩子优势,鼓励坚韧品质;四是引入“魔法宝贝”概念,通过学习新技能解决难题,并庆祝每一点进步,巩固正面变化。此次讲座不仅为家长们提供了实用的家庭教育工具,更激发了大家对于构建和谐家庭的美好憧憬。家长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实践所学,让爱与理解成为家庭的主旋律,共同见证“奇迹”的发生。
 
午时14时30分,由硕士生导师王增建教授主讲的《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理论与实践》教师讲座顺利启幕。此次讲座聚焦于心理学领域的热门疗法——SFBT(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王教授深入剖析,揭示了SFBT的理论根基源自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心理咨询智慧及Palo Alto心理研究所的家庭治疗精髓,为疗法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强调,SFBT聚焦于解决之道,通过增强个体的积极面向来推动改变。值得一提的是,王教授详尽介绍了SFBT咨询师的核心技能,包括倾听优势、建构历史及真诚赞美等,并阐述了“来访者是自己生命的专家”这一核心理念。通过量尺问句、奇迹问句等核心技术展示,让听众深刻体会到如何引导来访者发掘内在资源,构建解决方案。
 
结合生动案例,王教授进一步证明了SFBT在多种情境下的灵活应用与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儿童辅导与复杂个案处理中的独特价值。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专业视野,更为心理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启示。
下午16时30分,红日西斜,学生活动与线上讲座皆圆满落幕。学生们不仅领略了象棋的智慧,更在合作与竞争中学会了策略与沟通。同时,线上讲座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家庭教育及心理辅导知识,促进了家校共育的深入发展。未来,“情暖惠东”心理服务队会继续秉承寓教于乐的理念,探索更多创新且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作者:文昴,刘春雨,林心怡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华中农业大学实践团“青春扬红韵,社区响红音”红色文化宣讲会圆满举行
  • 淮师大三下乡\青春支教谱新篇,文明知识入人心
  • 淮师大三下乡\理论宣讲明真理,研学调研探真知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