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学子组成的“文绎乡音”实践团赴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以龙窝镇实际问题为导向发挥大学生“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作用,为龙窝镇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青春力量,还通过不断深化校地合作,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域和渠道,绘就龙窝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抵达龙窝镇后,实践团迅速开展对当地非遗传统文化的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当地实际需求与痛点问题。当地政府明确指出非遗保护与文旅发展无法有效结合,当地人与当地非遗传承人无法很好理解非遗保护和文旅结合的重要性,龙窝镇不具有特色IP形象与有效的宣传方式等问题实际存在。

随后,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与各非遗记忆传承人进行访谈、对当地景点与茶产业基地进行实际调查。在蒲米技艺传承人的热情招待下,团队成员亲眼见证蒲米制作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蒲米技艺的魅力所在,也感受到那份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的责任。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也逐渐深入了解到由于非遗传承人的分散与高昂的出场费用,非遗与文旅的结合还存在许多挑战。所幸,通过举办旅博会、嶂下田园节将蒲米制作技艺和木偶戏演出搬上舞台,吸引更多人了解。

在桂山石楼与当地茶产业基地的实地调研中,团队了解到桂山石楼代表的是客家文化与客家文化对教育的重视的同时,也了解到桂山石楼面临着因资金不足带来的文化底蕴的流失与宣传不到位的困境。

鹰峰山茶旅文化中心更是吸引团队的目光,作为当地的茶叶生产基地与集茶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其更具有打造当地文旅品牌的潜力。在深入体验该文化中心所打造的“茶+文旅”项目,团队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将茶旅文化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的信心与决心。在谈到如何让鹰峰山与龙窝镇的文化相结合,打造文旅方向的农庄,负责人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可以与当地政府、非遗传承人合作,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与传统手工艺,让游客在享受旅游体验的同时,也能了解龙窝镇的文化底蕴。这需要政府也有同样的想法,并积极提供相应的帮助。最后,团队还去往当地的稻鱼共生基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基础情况。

时光流逝,实践团的调研活动也圆满落下了帷幕。回顾这几天的点点滴滴,实践队队员们深感收获颇丰。他们不仅完成了既定的任务目标,更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素质、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把握。展望未来征程,“文绎乡音”实践团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投入到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去,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