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师学子“三下乡”:万缕“银线”编织致富蓝图
为了深入了解穆阳线面的悠久历史与制作工艺,7月18日,“‘宁’心聚力牢记初心使命,随‘阳’赓续传承非遗文化”社会实践队走进了穆阳,一场意义非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就此启程。
团队成员在观看线面宣传片
穆阳线面历史源远流长,作为福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至今已走过近700个年头。社会实践团队先来到了好穆阳线面专业合作社,在这里,穆阳线面以一条独特的产业链条为核心,将生产、观光、文化传承和销售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团队成员通过观看宣传视频,了解穆阳线面的悠久历史,以及那复杂却精湛的九道制作工序:发、捶、挤、搓、拉等,紧接着,团队成员还参观了线面制作观光厂,从原料的筛选,到和面的揉捏,再到拉面的技巧,以及最后的包装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人的辛勤付出和对品质的追求,让团队成员不禁为之赞叹。
团队成员在观赏线面成品
在活动期间,团队成员还与穆阳线面的传承人陈华兴先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传统上的线面制作常常受制于自然条件,依赖天气状况,用机械化生产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线面生产产量,而且使得人均增收超过2万元。” 而后,陈华兴先生还向我们详细阐述了穆阳线面作为作为传统产业,穆阳线面要保持持久竞争力,就需要不断推陈出新,让线面产业走出产品单一的发展困境。
团队成员与陈华兴先生进行交谈
通过这次的穆阳非遗之旅,我们的小组成员明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陈出新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任务。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历史悠久的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团队成员与陈华兴先生在合作社内合照
作者:黄亚欣 马小倩 陈文瑄 来源:“宁”心聚力牢记初心使命,随“阳”赓续传承非遗文化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