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以青春力量助推“双百行动”落地,7月17日,广东科技学院绿美广东绿韵古村焕新古村突击队深入探访了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
冠堂公祠
首先,我们走进了冠堂公祠,冠堂公祠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揭开了江边村历史的长卷。

这座古老的建筑承载着江边村的红色传统文化,每一块斑驳的砖瓦都镌刻着江边村悠久的历史记忆,每一块砖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这里,我们不仅领略到古建筑的独特之美,还沉浸在了江边村传统醒狮文化的魅力之中。那灵动的舞狮表演,无一不彰显着江边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意与向往。
队员体验冠堂公祠内的舞狮文化


通过保护与活化,冠堂公祠成为了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的重要平台,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江边村对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正是“百千万工程”中“文化铸魂”理念的生动体现。
破塘种植基地
随后,我们的脚步来到了破塘种植基地。这里是一片充满科技与希望的田野。由国家植物航天生物育种联合创新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精心培育的航天水稻,正茁壮成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这些经过太空特殊环境选育的种子,不仅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强的抗逆性,更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农业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
站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以及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这片稻田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更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的美好愿景。

万福庵丘贝遗址
最后,我们漫步至万福庵丘贝遗址,这是一片承载着丰富历史故事的圣地。作为东莞5000年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万福庵遗址见证了江边村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沧桑巨变。
万福庵贝丘遗址是东莞目前发现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场所,也是考古发现工作时间最早的遗址,其出土的遗物证明了东莞在7000年前已经有人类定居生活。在它之后陆续发现了蚝岗贝丘遗址、圆洲贝丘遗址、村头贝丘遗址、柏洲边遗址……虽然万福庵现已不存,但贝丘遗址依然是东莞人的“归宗”之地。
万福庵丘贝遗址不仅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窗口,更是我们反思历史、珍惜当下、规划未来的重要参考。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万福庵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利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它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先辈的智慧和精神,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用未来的视角规划未来。
心得体会
这一天的旅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企石镇江边村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冠堂公祠的文化传承到航天水稻的科技创新,再到万福庵丘贝遗址的历史见证,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这里不仅有令人陶醉的过去,更有充满希望的未来。企石镇江边村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参与更多类似的工程项目,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江边村能够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实现更加美好的发展愿景,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