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金色的阳光温柔地洒满了新疆阿勒泰齐干吉迭乡的每一寸土地,石河子大学的志愿者们带着满载希望的行囊,踏上了这片充满生机与挑战的边疆之地,揭开了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7月16日,一场由石河子大学志愿者叶舒琪精心策划的以“探索种子奥秘”为主题的“走进种子”特色科普课堂,宛如一阵春风,轻轻吹拂过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激起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无限好奇与对知识的深切渴望。
本次三下乡活动是石河子大学与地方基层紧密合作的结晶,受到了学校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志愿者们经过精心策划,携带着新疆落叶松、火炬树和橡果等具有特色的植物种子,以及一系列融合艺术与科学的科普教材,致力于将课堂塑造成一个集艺术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科学探索乐园。
课堂上,志愿者们化身知识的传递者,生动描绘新疆落叶松在严冬中顽强生长的景象,阐述橡果如何滋养大地生灵,以及火炬树如何在干旱环境中绽放光彩。孩子们全神贯注,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神奇的植物世界。志愿者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激发思考,引导孩子们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种子的多样性,志愿者们精心策划了一场户外体验活动——“藏宝奇兵”。孩子们分组出发,手持藏宝图和线索,在校内的各个角落搜寻“宝藏”——用于制作风铃的松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还增进了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孩子们的欢笑声在校园中回荡,每一次发现都是一次惊喜,每一次成功都是一次成长。
实践环节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特设的“果实风铃”自然创想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学中乐。孩子们积极参与,现场充满欢声笑语,气氛热烈异常。即使有些孩子仅仅找到了一枚小小的松果,他们依旧兴致勃勃地制作出了独特的迷你风铃。风铃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孩子们对其爱不释手。最后,众人齐聚一堂,留下了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大合照,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图一 齐干吉迭乡孩子们制作的果实风铃)
随着一个个风铃的制作完成,今日的特色教学圆满结束。孩子们手中紧握的不仅是制作精美的果子风铃,更是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石河子大学的志愿者们深知,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孩子们的一次启蒙,也是对他们自身责任与担当的体现。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三下乡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图二 齐干吉迭乡孩子们展示果实风铃)
这次活动,不仅为新疆齐干吉迭乡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欢乐,更为他们的心灵播下了绿色和科学的种子。石河子大学的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服务战略挺膺担当,铸牢意识奉献青春”的主题,展现了当代青年的风采。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种子在孩子们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广此类融合科学、实践与艺术的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科学教育,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科学教育,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