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文/陈凤宇 摄影/曹桉)7月11日,湖南工商大学理学院“七个妙蛙种子深耕禾梦” 队依托指导教师谢小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粮食安全的统计监测、预警与对策研究(23&)”,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在长沙市宁乡市回龙铺镇白金村,开展“三下乡”活动。
白金村水稻种植基地是当地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在基层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七个妙蛙种子深耕禾梦”队对其进行了参观并体验了水稻收割,了解到当地水稻种植与水稻收割时农机的主要运作方式。随后,团队还参与了在水稻种植基地开展的每年度两次的测产工作,并与主要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到水稻测产工作的具体过程以及水稻产量的相关数据。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水稻种植基地)
七月是“夏忙”时节,队员们正好赶上七月初的早稻收割季,刚踏入白金村可看到大批农机正在稻田中运作。通过询问工作人员可知,目前早稻的收割季节已经从七月底提早至七月初,因此早稻的种植技术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和改善。收割时间的调整也导致育种时间从三月底被提前至三月初,但当时温度偏低不足以支撑水稻种子的自然出芽,由此引进了工厂化育种,即室内恒温恒光照等条件育苗,后续也采用了机械化的插秧方式,既能确保水稻应季生长,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为水稻收割过程)
经历一上午的忙绿,工作人员通过对三块面积大小不同的稻田进行收割和称重,得到本次测产工作的成果较为稳定。数据显示,本次生产基地的水稻产量约为每亩六百三十公斤,在今年近两月连续阴雨的情况下,能保证稳中有升的收成实属不易。参与本次测产的农户也表示,收割的新鲜稻谷用仪器测出的水分含量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符合新鲜稻谷的初步售卖条件。
(图为团队与工作人员交流)
下一步,理学院“七个妙蛙种子深耕禾梦队”将走出基地,深入当地基层农户,对水稻种植大户们进行采访调研,学思践悟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