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底蕴深厚的时代,文化遗产如同一串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民族的记忆与未来。它们不仅是时间的低语,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坚固桥梁,其保护与传承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物质本身的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开展了一场深度挖掘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创新的调研活动。

调研团成员访谈景区周边居民
在这次深入西安市鄠邑区,开展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调研的旅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社会公众在这一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和无限热情。鄠邑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让我震撼不已。从古朴典雅的古建筑,到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处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在鸠摩罗什寺,我被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所震撼。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文遗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告诉我们:“鸠摩罗什寺是我们这里的精神家园,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我希望它能永远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文化。”而一位年轻的村民则表达了对文遗保护的迫切希望:“现在社会变化很快,很多老东西都在慢慢消失。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让鸠摩罗什寺的故事和美丽能够永远保留下来。”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古寺的热爱与保护意识,这种情感如同纽带一般,将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我也倍感文遗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而重阳宫则给了我另一种不同的感受。作为道教圣地,它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道家哲学与美学。通过与宫内道士和管理人员的交谈,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重阳宫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以及文化内涵,也更加明白了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调研团成员访谈重阳宫工作人员
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社会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与热情。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他们都对文化遗产保护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声音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群,却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这种全民参与、共同守护的氛围,让我深感欣慰和鼓舞。同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着挑战与困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不足、法规滞后等多重难题。如何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构建有效的保护机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或某个机构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的事业。
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决心。作为一名大学生和未来的专业人士,我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将把这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它也是一项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事业。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守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调研团鸠摩罗什寺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