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记录:普法调研进乡村,护航乡村振兴路
【广西师范大学3月1日讯】(通讯员:李彦霖) 法治建设的根基在乡村,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以法治保障乡村有效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固本良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落实好法治乡村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广西师范大学“e趣普法”团队于2024年1月15日-1月20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开展了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及调研活动,活动期间,通过线上线下形式让村民填写调查问卷,在普法的同时调研南宁市江南区青少年儿童及其监护人高度关心的相关法律问题情况。
村干部肩负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首要责任,团队成员去往村委会发放法律宣传手册,就村里的实际情况,与村干部们重点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和民间借贷、《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青少年校园欺凌和防拐骗、《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加强家庭教育等相关法律规定,向村干部宣传乡村青少年儿童掌握普法知识的重要性,鼓励村干部向本村青少年儿童宣传好法律法规。
团队成员以南宁市江南区青少年儿童及父母为对象,于街道深入开展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培养村民的法治意识,增强村民的法治获得感。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民俗文化,团队成员为南宁市江南区法治宣传教育制定了个性化的调查问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参与调研的青少年儿童的法律意识、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形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扰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对青少年儿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校园欺凌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溺水问题、普法形式问题等进行了宣传。团队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向村民们解释调查问卷的调研内容,重点引导村民深入思考青少年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乡村青少年儿童了解法律的途径等问题。在调研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孩子对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有什么危害、遇到校园欺凌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自己在遭遇校园欺凌时应该如何自我保护感到疑惑,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校园欺凌。
“同学在没有经过我的同意经常拿走了我的笔,说我家穷,读书用不着笔,这算校园欺凌吗?”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向团队成员提出疑问。“e趣普法”团队成员结合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向小男孩解释:“校园欺凌可以理解为自己被欺负了,同学没有经过同意就经常拿走了自己的笔,还笑话自己家里穷,那自己是不是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不开心呢?其实,这就是自己被同学欺负了的情况,也意味着自己正在经历着校园欺凌。”团队成员继续通过典型案例向小男孩介绍了校园欺凌通常包括肢体冲突、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反击型欺凌、网络欺凌等几种类型,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小男孩思考解决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最终,在“e趣普法”团队成员的见证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向家长反映了自己在学校被校园欺凌的具体情况,该男孩的家长也表示,自己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缺少关注,日后定会加强家庭教育,了解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细心呵护孩子的成长。
本次“e趣普法”团队开展的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及调研活动,得到了村委会和村民的一致认可,大家纷纷表示,本次调研内容十分贴近日常生活,对培养法治意识很有帮助。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任重道远,想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的乡村法治环境,就必须扎根于乡村沃土,回到人民群众当中去。未来,“e趣普法”团队将继续脚踏实地普法入户,使乡村接受到法律沁润,为乡村法治振兴之路保驾护航,擘画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安全教育进校园、交通强国立心间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1月26日下午社区志愿者马延顺在山东省冠县朱霍三里社区的协调下,与武训实验
- 03-02
- 保以惠民心·医保知识进社区
- 为回应现实需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民众医保认知,进一步推动医保政策在社区精准落地,助力构建多层次医
- 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