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书写清澈的爱
『碧血丹心 红色征途』--第十一站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
踏寻四明星火,书写清澈挚爱。
8月28日的下午,碧血丹心社会实践队的两名成员,李心语和何潇月,一同前往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寻访革命故地,传承红色基因。
两名队员来到宜昌大撤退纪念碑前进行学习参观的日子是阴雨绵绵里的一个难得的艳阳天,三伏已过,天公也作美,江边散步游玩的人格外多,行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纪念碑建在江畔,一江水从碑侧流过,江水静悄悄,纪念碑也默然矗立着,沉默又亘古的记录着一段英雄往事。
宜昌因其地理位置特点,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西撤。人多船少的危难时刻,民生公司的总经理卢作孚先生站了出来,冒着日寇的炮火亲自指挥民生公司船队实施震惊中外的“宜昌大撤退”。在这场撤退中,人员全部运出,物资抢运出三分之二,为长江上游大后方的建立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誉为中国抗战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宜昌是队员李心语和何潇月从小生长的城市,她们立于“宜昌大撤退纪念碑”前眺望,滚滚长江东逝水,走至近处便能听到江水呼啸奔腾的声响,如同一部民族救亡悲壮史诗的英雄乐章,浩然正气。江面宽阔,水面映着正午的阳光,运输集装箱的船只井然有序的通过,一幅国泰民安之胜景,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画面却突然在眼前有了具象化——多年前那座仅有一条街的码头小城、危难关头的民族、挺身而出的志士、江面上频繁来往的船只,船只里运输的是难民、是物资、是军队、更是人们殷切的希望与最踏实的后盾,历史与今夕相互照应,宜昌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情景在眼前浮现,一时间热泪竟不受控制的涌出,人永远能为一个民族的气节所震撼。
作者:张斯怡 来源:碧血丹心社会实践队
- 心心向荣助力社区美化
- 为了美化社区环境,普及环保知识,2023年9月3日至9月9日,山东英才学院工学院“心心向荣”实践团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景清华园小区开展
- 09-09
- 如水年华返母校 青春学子在宣讲
- 为表达对母校的情谊,及怀揣着愿为学弟学妹们解答疑惑的热情,由数名水分子组成的实践团队怀着一颗感恩和奉献的心于2023年8月25日来到
-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