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物流实践小分队”实践团队部分成员来到一片位于昌吉市东部的下辖镇滨湖镇永红村的西瓜地开展此次实际调研采访活动。基于今年夏天新疆大量西瓜滞销的现象,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和采访。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新疆昌吉市滨湖镇,通过对当地人的采访了解西瓜的销售情况,探寻产生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
西瓜的原产地是在非洲热带的干旱沙漠地带,主要种植热带地区,在南疆和中亚地区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西瓜不仅是夏季消暑水果,而且其生产适应性强、栽培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增收效果显著等特点也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果蔬生产和消费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西瓜喜温暖、干燥的气候、不耐寒,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32度,同时喜光照耐寒,新疆的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为西瓜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疆比较有名气的西瓜产地有昌吉、伊犁、石河子、吐鲁番等。昌吉西瓜是北疆西瓜的杰出代表,西瓜体型大,皮薄肉厚、含糖量高、甘甜多汁。
据了解,此拍摄地的西瓜种植面积将近达到五百亩,本次西瓜滞销问题让种植西瓜的瓜农的损失惨重。采访当地瓜农得知,今年入夏时气温低,导致西瓜成熟晚,而受昌吉前一阶段持续高温天气等气候因素影响,西瓜由渐次成熟进入大面积全熟阶段。晚熟和长时间的高温导致瓜农无法及时进行采摘,影响西瓜的品相,导致昌吉地区西瓜的大面积滞销。
究其根本原因,从市场因素来看,新疆本地瓜果市场已经达到饱和,大量西瓜即将销往内地上市,但由于今年多地区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运输路线和消费群体的变动致使西瓜市场大受影响。其次,根据西瓜销售商的讲解,今年各个产区的西瓜种植面积过大,再加上路途遥远,运输成本过高,更加导致西瓜销售困难。从自身因素来看,据路人介绍,今年西瓜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体型过于硕大,平时购买食用并不方便,容易浪费;有人说今年的西瓜在口感上相较往年也出现变化,西瓜脆甜度下降,从而导致购买欲望下降。
由于西瓜无销路,瓜农因为成本考虑,只能将大量成熟西瓜继续放置在瓜田里。在停放过程中,因为西瓜长期接触土地以及成熟过度等各种原因,到后期产生了大量裂果、烂果。

图为成熟的西瓜暴晒在太阳光下 张兆君 摄
根据路人介绍,今年瓜农损失惨重。高温暴晒时间太长,因为没有销售地,大量西瓜放置在瓜地里已经发生表皮颜色变化,更加难以出售。目前,昌吉市政府已经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瓜农销售西瓜,同时通过自媒体渠道进行了宣传呼吁,全力帮助瓜农售瓜回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农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链,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尽管我们的“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村发展仍不充分。此次农产品滞销事件,体现整个农业链的完整性与缺一不可性。整个链条中无论缺少哪一环节,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团队成员经过此次实地调研,深切理解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亲身体会到了农业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各方力量,强化协调配合,只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农民,才有可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农民将自己全部精力财力投资于那一方田地,最终换来的“丰收”并未真正转化成实际财物,其中有着无限伤感落寞。政府助农助售给予了农民和市民巨大的帮助与保障,体现了国家提倡的“三农”工作。农业链是一个链条状的无形之物,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真真切切关系着每一户农民,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农业生产与销售、使用过程中,如果将这条链条多维发散从而转换成多方密切相关的网络形态,加强销售网络的稳定性,减少此类商品滞销的事件发生,一定能够帮助更多人。
建设农业强国体现中国底色,农民增收也是我国重点关注信息。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发展农村现代化进程,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校作为一所粮食底色的财经大学,未来,将会有更多南财学子、更多人才关注这一问题,走进这一行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智力与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