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青海7月13日电(通讯员 马啸云 刘一诺)
为深入了解和探寻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建设深度有机融合,7月13日下午,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红色新起点”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小分队在刘荣教授和曹义杰老师的带领下赴青海省格尔木市曲麻莱县驻格尔木黄河源昆仑社区展开主题调研。

图为曲麻莱县驻格尔木黄河源昆仑社区居委会。 刘一诺 摄
巍巍昆仑山下,这个新型城镇化社区里居住着自2005年起曲麻莱县为积极响应生态移民政策而迁至此地的首批“易地搬迁户们”。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处三江源核心区,是黄河源头第一个藏族聚居的纯牧业县。二十年蜕变,曲麻莱早已从“进去出不来”“守着源头没水喝,住在源头买水喝”的情景中走出,如今的曲麻莱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现如今,已有1520户5100余人于此地实现了由草原牧民向城郊居民的身份转变。近年来,曲麻莱县谋划实施牦牛产业联盟为主导,着力推动牦牛产业服务中心、饲草种植基地、青储饲料加工基地、良种繁育基地、高效养殖基地、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加工车间、有机肥生产加工车间“八大工程”。培育了189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五乡一镇19个行政村全覆盖,绿色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实现了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随之升级的还包括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随着政策持续完善和党建引领,村民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等方面均得到了充分保障,生活水平切实提升。如今的曲麻莱县,如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画卷,正书写着新时代曲麻莱建设新华章。
在调研前期,调研队利用网络全面查找和了解与曲玛莱地理、生态环境、各类产业有关的信息,对调研工作制定了目标和调查重点,使调研工作能更顺利的完成。初入村落,为了解社区建设实际质量和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调研队细致研读了网格化管理平面示意图和管理组织架构图,了解到社区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帮助劳动力转移就业,以改善民生;以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员配置来落实生态保护工程。之后又以偶遇抽样为主,滚雪球抽样为辅的方法来寻找调查对象,结合观察法、半结构访问法为我们的调查获得有效信息,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贡献了“曲麻莱智慧”。
图为网格化管理平面示意图。 马啸云 摄

图为与才仁老桑书记进行详细交谈。 刘荣 摄
随后,调研组就生态工程主题与社区副书记才仁老桑进行了详致交谈,进一步了解了社区所宣讲系列环保主题活动的具体落实情况。老桑书记迁至格尔木前为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居民,一个位于三江源腹地、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野生动物保护分区核心区范围内,因生态工程成效卓著而闻名全国的村落。曾任措池村村长的经历使得老桑对此典型示范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相对了解,从藏传佛教文化中环保理念的展现到生态管护员的选拔巡护机制,老桑论及环保话题时的熠熠神采与自豪感流露,使调研队对此村落坐落偏远何以因环保理念先进而闻名的疑问有了答案:是“万物有灵”的信仰和保家护园的决心!

图为洛桑向调研队成员介绍并赠送自撰的措池村村史。 刘荣 摄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此次调研使团队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建设深度有机融合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下现阶段可行之路,是党对道路选择正确的有力印证,亦是高原群众不懈奋斗的最佳表彰。愿曲麻莱县持续走在前沿,为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问题提供更多“曲麻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