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党的历史,践行光辉传统
8月11号下午,实践队员延安党校认真倾听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冯老师讲述党在延安的十三年岁月,仿佛重现了当年无数青年学子不远万里来到延安学习培训的身影。延安革命纪念馆里的一张张照片更是生动形象,一幕幕情节连成一部纪录片,在每位成员的脑海中重演播放。团队成员们忍不住感叹中国共产党的深远谋略和长远发展目光,党带领人民在延安走过的十三年岁月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时期。
在进行完学习后,实践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活动。实践队员通过基地所提供的食材,从洗菜到炒菜,最后做出了九菜一汤。实践队员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深刻体验到了团结协作的伟大力量和革命前辈在红军时期自力更生的精神。
追寻英雄足迹,感受抗大精神
8月12日上午,实践队抵达抗大纪念馆。走进去,一面巨大的抗大校旗映入眼帘。校旗上镌刻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八字校训,这八字校训很好地与马列主义的“新鲜活泼”结合了起来,反映出了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在纪念馆内部,队员们参观了以实物、图片、雕像、壁画等多种形式的展品。从中队员们了解到了抗大的历史背景,建校理念以及学子们的学习生活。队员们也了解到了从抗大走出的英雄将领,其中不乏罗荣桓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队员们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从展品中去体会当时延安时期的风采。
在馆内,队员们通过小小讲解员对于当时发生在延安时期的一些故事的讲解,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他们身上的光荣传统,将他们作为榜样激励自身。队员也化作讲解员,为当地的小朋友讲解作为大学生朋友所知道的我党在历史上的一些突出事件,以助于延安地区的人们更好的了解历史,发扬历史事件所带给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参观结束以后,集体学习并合唱«抗大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抗大校歌》,悦耳且民族性强,节奏流畅,给人以力量。
梁家河:“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是一个让习近平一直牵挂着的地方,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8月12日下午,实践队一行来至梁家河,这里曾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土炕、草席、煤油灯无一不在诉说着当年生活环境的艰苦。师生还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村民打的知青井、办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的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村史馆等,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扎根农村,与梁家河群众相濡以沫,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敢为人先的青春奋斗故事。
在梁家河,实践队成员重温入团誓词,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词在队员的口中迸发出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活的地方进行宣誓更是去感受当时作为青年的习近平扎根农村的艰辛历程。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共产党人的红色灯塔。这片厚重的土地,孕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辉煌。追寻延安红色文化的足迹,深刻挖掘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将红色火种传递给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