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筑梦凉山,为爱西行

发布时间:2023-08-2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乡村振兴社会实践,2023年7月11日至7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河清海晏,逢盛世,正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拉木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支教活动。
 
大学生支教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毕业前的实习时间,或者应届毕业大学生毕业直接参加国家支持贫困山区教育计划,到贫困地区的支援教育的行为。“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这样鼓励大家。
 
7月11日晚,经过近八个小时的车程,团队成员到达拉木社区,稍作休整后便跟随两位学生到家中家访,并给他们带去了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孩子们的父母热情地招待了团队成员,虽然老一辈彝族人民大多只会说彝语,不会说普通话,但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手上一瓶瓶递给成员们的矿泉水,慷慨给予的一大袋当地核桃,无不展现出他们的热情好客,这些东西甜的不仅是舌头,更是内心。在学生的翻译下,团队成员对于孩子们这一年以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询问父母的身体情况和家庭困难之处,为接下来的支教规划打好基础。

图为在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陈彦坤 摄
 
7月12日一早,团队成员坐车继续上山,来到美姑县儿童之家。儿童之家负责人肖老师给予团队行程规划和支教本心的建议: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新彝族人。接下来,李老师与团队成员分享了儿童之家的暑期规划,希望成员们多多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给他们关于青春期烦恼的相关建议。团队成员和孩子们聊天畅谈,对于他们的烦恼和现状有大致的了解,同时给出一些经验和建议,希望可以对他们有所帮助。中午,团队成员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一起用餐,吃着孩子们亲手做的饭菜,成员们倍感温暖与感动。

图为儿童之家的孩子们餐前排队感谢大自然赐予食物 蒋思达 摄
 
7月13日,团队成员来到拉木社区,开始为孩子们进行上学期内容的复习以及新内容的讲解。这里的孩子们或许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不快,但他们眼神里的求知若渴,一笔一划认真记下的笔记,都让成员们感受到他们的努力。正因如此,团队成员们更坚定了在他们心里播撒希望之种的想法——我们不仅要教授他们书本知识,更要教育他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将来考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成为新彝族人。
 
经过一天的相处,团队成员与孩子们逐渐相熟,课后与他们聊天谈心,更了解了山区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在家访、参与彝族“做迷信”、向孩子们学说简单的彝语等一系列活动中对彝族文化和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后,原定下午两点开始的课程,一点十五分左右孩子们都已陆续来到教室。看着他们抱着书本和笔记,望着他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成员们更体会到这次支教的意义所在。
 
支教给予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远不止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深刻的记忆,更是我们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力量的平台。我们作为师范生,能为山里孩子做的就是教授、传播知识,让他们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教书”且“育人”,这一段支教时光让我更深刻的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的意义。
 
短暂的一星期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离别时团队成员和孩子们相拥告别,一句句叮咛、一声声嘱咐,都是成员们与孩子们深厚情谊的体现。知识的传递,心灵的沟通,成员们在凉山为孩子们筑梦,引领他们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做新时代的新彝族人!

图为团队成员和孩子们合影。 游豫皖 摄
 
作者:蒋思达 来源:“河清海晏,逢盛世,正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 安徽学子三下乡:深入新四军纪念林,感悟革命精神
  • 华北电力大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语言融合,振兴乡村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深入乡村推普,为青海海东乡亲带来新活
  • 线下推普宣传活动,短视频助力普通话推广
  • 中北大学“煤海桑田”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助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