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该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参观,实践小队的成员们都深有感触。“当我踏入纪念馆的大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像给了我强烈的视觉冲击。我看到了他们的信念和担当,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心中远大的理想而舍弃一切的坚定决心,这样的红色精神成了照耀我心灵之旅的一轮红日。”学生高然如是说道。通过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恍惚间好像回到了那个奋进的年代,在枪林弹雨中看到了这一支铁血之师冲锋陷阵时的勇毅坚定。军史研究部主任兼解说员汪慧娟向大家讲解了纪念馆内的部分历史影像资料,队员们对叶挺的摄影作品印象颇深。他是战地里的摄影将军,于其戎马生涯中以饱满的热情拍摄了大量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妙趣横生的作品,为后世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这些历史图像不仅展示了叶挺军长个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其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更是通过这些照片教会了现代的青年们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讲解员汪慧娟对纪念馆内部分历史图像进行讲解)
(图为叶挺将军拍摄的摄影作品《军民鱼水情深》 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为进一步挖掘云岭的红色基因并加以传承,“红像新闻”小队对汪慧娟进行了相关内容的采访。汪慧娟讲道:“新四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满意为最高标准,与人民的关系更是如鱼水一般亲密。当年叶挺军长带领新四军来到云岭后,军部出资为百姓修筑了一座过河的‘军民桥’,帮助他们消除了桥梁总是被河水冲断的忧虑;也出资成立宣纸生产合作社,使泾县的这一传统技艺免遭灭绝之难,助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新四军不愧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当聊到云岭馆内现存的新四军历史影像资料的现状时,汪慧娟表示:“虽然馆内现存有来源丰富的历史老照片1600余张,但是是没有影片资料的。”在她看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征程,是由无数革命先辈的前仆后继,撑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铮铮脊梁,铺就了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文字始终是死板的,没有温度的。图像资料往往起着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当时历史最真实的一个史实资料的作用。”汪慧娟对历史图像挖掘整理工作表示坚决的支持与鼓励,并希望实践小队可以在这一漫长的工作道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争取从新四军后代、二代、三代手中去征集到更多的影像资料,进行一个丰富与补充。
(图为团队成员高然对讲解员汪慧娟进行采访)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红像新闻”实践小队的成员们都深刻的感受到,每一张历史图像、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都代表着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一路走来取得的重大成就都展现着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每一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通过此次的参观学习与采访,同学们不仅更加细致的学习了历史,而且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团队指导老师、南财大新闻学院夏羿表示,“以红色资源为主题,通过深入实地考察和研究,发掘红色文化的内涵从多个层面上来讲都是很有意义的。学生亲身参与实地考察和调研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接触红色资源的过程中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