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子底村,位于阳曲县最南端,是通往太原东山和牛驼寨的必经之路。因其战略位置关键,抗战时期建立了全县最早的党的地下支部,是人民解放军攻打东山要塞的前线指挥中心和后勤运转中心,后为保存史料,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县级解放战争 “支前纪念馆”。2023年7月26日上午,来自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山西太原支前小分队来到店子底村,围绕“重走支前路,追溯红色记忆”的主题,参观了支前纪念馆,了解英雄事迹,追忆烽火岁月,感悟支前精神。
爱党拥军,生死与共“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那第一功就该归功于后方的供应,归功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前线。”一踏进纪念馆,小分队成员便看到这句话,这是徐向前元帅在战后所回忆总结的。据介绍,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外围战役打响,到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历时六个多月。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阳曲人民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军队有着无限深情。

图为支前纪念馆入口处铜墙
纪念馆最醒目的除了进馆印有支前百姓的铜墙,就是红底黑字的语录墙,其中最醒目的便是“为了太原早日解放,要啥我们给啥!”。在史料分馆中,我们看到了灯坚子、草鞋、电话机……纪念馆的展示厅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革命文物,这些都是群众捐献的支前物资。阳曲人民在艰难困苦、形势恶劣的环境下,男女老少抬担架、运军粮、送弹药,在风霜雪雨中行进,在枪林弹雨中支前,为前线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
村中刘大娘告诉我们,阳曲人民不仅提供物资,也积极参军参战。阳曲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阳曲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奉献精神,亲如兄弟、水乳交融的军民关系,为部队度过严冬、围困太原、恶战要塞提供了坚强保障。

图为展馆陈列的群众支前物资鞋底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从历史走到今天,艰苦环境中所产生和形成的支前精神与新时代同行。老书记黄根明谈及现如今店子底村的发展说:“店子底村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勇往直前、创新发展,在高质量发展方向中砥砺前行,社会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小分队成员了解到,店子底村形成了“红色蓝图新时代—红色讲堂富脑袋—红色旅游富口袋—红色精神传万代”的发展思路,将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发展新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图为小分队成员在纪念馆前的合照
其中,小分队成员们对 “红色旅游富口袋”系列红色活动充满兴趣,该活动包括观支前馆、上支前课、走支前路、吃支前饭、游支前村、体支前情。面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小分队成员感叹道“这样的发展模式既宣传了店子底村红色文化,又满足游客吃喝游玩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