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递温情,关爱孤寡老人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3-08-1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2年7月18日和7月25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泗阳县暖夕阳实践队在泗阳县砂嘴村和泗阳县夕阳红护理院开展“传递温情——关爱孤寡老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署假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泗阳县砂嘴村的刘书记、砂嘴村的部分村民、夕阳红护理院的徐院长、夕阳红护理院的部分老人、泗阳县暖夕阳实践队的5位成员。

本次活动自 7月15日起就在着手准备,五位实践队成员分工合作,查找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专业资料,收看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讲座,提前联系了泗阳县夕阳红护理院的徐院长和砂嘴村的刘书记,徐院长和刘书记予以本次活动肯定和支持。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孤寡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第一部分:村民走访调研

7月18日上午,暖夕阳实践队在村委会刘书记的带领下走访了泗阳县裴圩镇砂嘴村的部分村民并实时记录相关内容。据实地考察可知,砂嘴村是一个孤寡老人占比很高的小村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近半,这个村落的年轻人基本都向县城里发展、落户,或者去更远的城市发展就业,年轻人只有逢年过节才可能回这个村落看看,甚至过年也不回家,所以这个村子的孤寡老人独守空巢变成了常态。据走访报告显示,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一般,且身体基本上都有大大小小的疾病,虽然渴望得到子女和亲人的关爱,但那个年代生长的老人大多比较淳朴节俭,比起得到子女的陪伴,他们更不愿耽误子女的工作,怕打扰子女的生活,成为子女的负担,所以宁愿默默忍受孤独。

“我老喽,要什么好的(东西),我什么都不要,小孩过好就行了。”某村民说道。为了不成为子女的负担也有部分老人继续劳作,放羊、种地、捡废品……当被问到未来是否愿意居住在养老院时,绝大部分老人显得比较抗拒,有的老人担心养老院的居住环境、待遇和消费,有的老人觉得如果自己有子女还去住养老院的话子女会被外人说闲话,也有个别老人听朋友说过现在的养老院挺好的,自在舒适,打破对养老院的成见,觉得有可能会去养老。

第二部分:夕阳红护理院调研

7月25日下午两点,暖夕阳实践队抵达泗阳县夕阳红护理院。徐院长热情地带实践队走进护理院,护理院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张灯结彩,老人们都比较悠闲舒适,实践队简单参观了护理院,和几位老人谈心并收集调研所需要的数据。

在村民采访和护理院调研时,实践队遇到了“难沟通”的问题,有些老人家听不懂年轻人的“塑料家乡话”,虽然团队成员都是本地人,但是方言已经在读书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变得不太正宗,有时还会不经意说出普通话,导致听了几十年正宗家乡话的老人有时听不懂实践队成员不正宗的家乡话,他们十分地道的方言有时也让实践队成员摸不着头脑,整个沟通过程比较困难,幸好有徐院长和刘书记在沟通过程中帮助实践队翻译,活动得以继续开展。

还有些老人年纪大了耳朵已经不灵光了,在采访时,他们盯着实践队成员说话的嘴巴皱眉,表情困惑,摆摆手再指指自己的耳朵然后离去,远远地看着实践队一行人。实践队只能是尽力与老人沟通,保持充足的耐心,实在有沟通障碍的情况只好作罢,对于这些“难沟通”的老人,实践队从徐院长或者刘书记那里简单了解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并记录数据。

据收集的数据显示,护理院的老人大多是因为家中老房子拆迁、老伴去世、子女务工地太远无人照拂等情况被家人劝说后入院,鲜少有自发入院的老人。据实践队走访调研可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入院,老人们对于护理院的生活总体比较满意。

本次活动旨在拉近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距离,倾听老年人的心声,调查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之风吹遍社会每一个角落。

图为护理院环境拍摄和老人状态抓拍
图为村民调研问卷(部分)
图为泗阳县暖夕阳实践队合影留念
文:田娟
图:田娟 赵彬彬

作者:田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海大学子三下乡:“浙”里乡村别样美,海大学子走进马岙
  • 从社区到居家,小改造创造大幸福
  • 从社区到居家,小改造创造大幸福
  • 2023年暑假,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三名同学以“适老改造进社区,实地调研知民生”为主题开展暑期实践。团队选取苏州市吴
  • 08-18
  • 西科学子三下乡: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深耕乡村沃土,闪耀青春担当”——霞浦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非遗实践保护,古镇发展新篇
  •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赴金寨县实践小分队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