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坚定传承之笔,让“非遗”血脉相传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非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2023年6月26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甬”伴童行薪火传小分队前往宁海县前童古镇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
前童古镇的民俗博物馆建于1998年,由当地的百姓自筹资金建造,现共有藏品1100件,用于展出的藏品为500件,多为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民间器物,展品贴近现实,多展现百姓的日常生活。
寻步踏幽,临近前童民俗博物馆,外墙脚摆着的“十里红妆”展现出当年大户人家女子嫁妆的气派。入口处的门楼匾额之上题写有“古豔”二字。走进院落,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三合院式院落,整个院落之中都铺砌着鹅卵石,彰显古典之美。
移步馆中,可看到其中藏品都紧紧围绕前童民俗文化,囊括了衣、食、住、行、婚、丧、礼、乐、耕、读10个方面的内容,并将人生的一生分别为“人之初”、“五匠之乡”、“婚嫁习俗”和“立家业”等四大部分。从中可以看到前童人家从出生到婚嫁,而后成家立业等的生活民俗全景图。从中,小分队的成员们不仅了解了前童独有的生儿育女习俗和从说媒、办嫁妆到拜堂入洞房及回门完整的婚礼习俗,也看到了前童人家的生活劳作习俗。
博物馆中展览的物品尽显当时匠人的用心,但其中又以千工床为代表。千工床,指的是制作这样一张床要用到1000个工时的雕花架子床,床上三面皆有可拆卸的雕刻屏风,每一处木雕皆是精工细刻。整张床不仅做工精细,功能也是十分强大,包括了睡觉、洗漱、入厕等一系列功能,彰显匠人之心。
通过此次对前童民俗博物馆的参观,各位成员们不仅感受到古时候劳作技术的发达,也深刻体会到前童古镇曾经节日的热闹与喜庆。每一件藏品都是一段历史,每一段记录都值得我们慢慢品味,作为新时代的工商青年,我们要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突出文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让文遗向新而生,焕发出新时代的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