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明珠唱响 山水有戏 浙江理工大学“梨园腔响”暑期社会实践团非遗传承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3-08-1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弘扬戏曲非遗文化,以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创新开发戏曲数字内容生产,吸引培育“Z世代”戏迷群体。2023年8月8日,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梨园腔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丽水市松阳县,走进松阳高腔,感受传统戏曲艺术魅力。

1.走进高腔,探寻松阳高腔发展历程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被专家们称为是浙江省“戏曲界的活化石”。松阳高腔的演出保留了戏曲的原始状态,具有曲调优美、样式质朴的特点。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梨园腔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首先来到松阳高腔传承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吕青山和实践团队指导老师赵向圳共同为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松阳高腔研学基地揭牌。接着,大家对松阳高腔当下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交流,并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展相关合作。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松阳县非遗馆,讲解员结合图文并茂的展馆资料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实践团队成员对松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松阳高腔艺术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2.观摩排练,感受松阳高腔艺术魅力


在松阳高腔文化驿站,正值国家一级演员周子清老师指导委培班和演员们进行排练。实践团队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走进演员们排练的幕后,不仅传播了松阳高腔艺术,也让人们感受不同视角的非遗文化魅力。

3.传承创新,使得松阳高腔焕发新生机


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在遂昌建立,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都曾在丽水留下了光辉战斗足迹,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通过深入挖掘和弘扬当地红色基因,开发新剧目,使松阳高腔与时代发展、政策引领同步前进,赋能非遗文化产业兴旺。

此外,实践团队结合松阳高腔戏曲的故事题材,为委培班的14名小演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工课,其包括印烫刺绣帆布袋和简易戏曲人物小折扇。通过文创产品开发制作,从而得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认可,也让高腔艺术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式”“中国特色”的应有之义。实践团队成员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戏曲非遗文化的魅力,相信在国家政策引领下,赋能百年传统剧种时代活力,传承文化精髓,弘扬精神力量,奏响新时代松阳高腔艺术的华彩乐章。
作者:郑迪辉 来源:书籍资料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