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苏州科技大学“吾悦吴声”苏州吴歌文化调研与传播团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3-08-0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吴歌古调凝练着时间的记忆,非遗宝藏沉淀着旷古的智慧。为帮助新时代青年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2023年7月10日,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吾悦吴声——苏州吴歌文化调研与传播团探寻河阳山歌馆,开展以“吾悦吴声——苏州吴歌文化调研与传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参观河阳山歌主题馆、民俗风情馆、历史文物陈列馆、山歌演艺馆和历史名人馆,深入研究了解非遗吴歌,开展采访学习、现场观摩学习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中华文脉与生活之美相结合,以知促行,在实践中,深入浅出,求真问学,系统性保护吴歌传承,讲好吴歌故事,助力吴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沧桑变迁,余韵悠扬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了位于苏州市张家港凤凰山景区的河阳山歌馆。从千百年前的河阳居民唱出第一句河阳山歌开始,河阳山歌就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长大。山歌的优美,与馆外的雨声遥相呼应,不仅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然之声,也给团队成员带来了精妙的音乐体验,让团队成员对河阳山歌又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

  从河阳山歌主题馆,到民俗风情馆,每一个展柜都是一段人文的印迹。团队成员在历史中穿梭,了解山歌的特色,明确山歌的种类,在人文风情中领略山歌的魅力。看着山歌因时而兴,又因时而衰,作为吴歌守护者,团队成员更坚定了传播、发扬吴歌的初心,要让吴歌重新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除了将知识记在心里,还将知识都记录下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实践结束后将资料整合,并和河阳山歌馆的风景联系起来,剪辑形成了一段知识科普和风景欣赏相结合的宣传视频,希望借此视频扩大对河阳山歌馆的宣传力度,帮助河阳山歌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鉴赏河阳山歌、传承河阳山歌。

一技在手,一生以求

  穿过河阳山歌馆的长廊,循着洋洋盈耳的山歌声,团队成员来到了山歌演艺馆。在这里,他们找到了两位专门演出山歌的技艺传承人,并对她们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伊始,骆阿姨首先向团队成员展示了一段老调情歌。“日落西山望呀望”,唱尽了少女怀春等待情郎的美好爱情。简单展示过后,骆阿姨着重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她学习河阳山歌的初衷——传承。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骆阿姨如今成为了河阳山歌演艺馆的顶梁柱。她说:“我们现在还在凤凰演艺中心教别人唱山歌,已经11年了。”在骆阿姨身上,真正实现了何为“一技在手,一生以求”,她以她的热忱和初心,拿稳了山歌的接力棒,现在,又即将将这个接力棒交给下一代。

  而另一位尹阿姨在河阳山歌馆开业之初,就来到了河阳山歌馆工作,至今已经十几年了。十年如一日的演出,不仅没有磨灭掉她对山歌的爱,如今更是让她在台上熠熠生辉。尹阿姨说:“我在这儿就是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唱歌,来一批唱一批。”她守在山歌馆,迎来一批客人,又送走一批客人,小小的舞台上,是她一生挚爱的山歌。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吴歌传承人们对于传承非遗的追求,让团队成员都深深动容,也更加坚定了帮助河阳山歌宣传传播,协助河阳山歌更好传承的决心。

  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学习非遗文化,近距离聆听河阳山歌,感受河阳山歌的高亢与悦耳。在结束本次社会实践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身为文学院的学生,理应承担起研究传统文化、记录传统文化、宣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以当代开放之姿,在时代的印章上篆刻出文化的力量。他们还表示,要全面继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中国强大的精神内核武装自己,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力量,传播正能量,用专业技术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中国力量、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努力发一份光、放一份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为中华民族注入强大精神力量而不懈奋斗!

作者:施嘉凝、陈偲易、吴谍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
  • 心系民生 行于青春
  • 这个暑期西北民族大学赴甘肃临夏乡村调研队的同学们实地走访了解当地发展,在青春里留下了精彩而深刻的印象
  • 08-07
  • 安徽滁州学院学子赴徐州寻”汉祖故地“历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