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农大学子三下乡:脚步丈量田间地头,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8-0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刻领悟总书记“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可为”的殷切嘱托,弘扬新时代三农精神。2023年7月8日——7月12日,安徽农业大学赴广德市桃州镇暑期社会实践团秉持着“化农于心,助农以行”的理念,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口号,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活动。通过走访调查代表性村庄,助力常态化文明创建活动,探索乡村产业转型等方式,为经济作物注入新活力,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


 
实践团于大棚前合照
 
  桃州镇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一村一品”模式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桃州的草莓,水蜜桃等果蔬远销国内外。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
 
  广德始终将文明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广德市不断加强文化宣传,实现红色基因厚植于心,汲取乡村振兴前进力量。实践团前往广德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广德的几千年变革,感受广德的文化底蕴与革命精神。广德市博物馆内陈列着两百多件文物,青铜句鑃和汉代陶器占馆藏文物较大比重,此外田凭、山凭、塘凭等纸质文物也陈列其中,他们记录着当时年代的生活方式。
 
 
 
 
 

 
实践团成员参观博物馆
 
   自习近平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广德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房变新宅,土石路到柏油路,独木桥到立交桥,老百姓由“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家家小康”,实践团为广德生产方式改革的大胆创新所震撼,汲取广德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学习广德在乡村振兴的新举措和成功经验。

 
实践团向革命先烈的雕塑敬礼
 
一瓜一果,为基层发展赋能
 

 

  桃州镇近年来农业发展状况稳步提升,以种植业发展为主。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农户的种植情况,实践团在政府的协助下来到佛堂村,跟随种植户张晓兰走进大棚实地考察调研当地瓜果。成员们拍打西瓜判断成熟度,手捧香瓜感受收获的喜悦,观察番茄的红润程度。并且跟着张阿姨学农事、干农活,体验乡村生活,做着采摘。剪藤、运瓜、装箱的工作,了解了当地多种蔬果的种类和特点、生长周期、种植技术,使田间地头成为学习的“第二课堂”。
 
实践团成员在大棚采摘香瓜
 
  深入塘口村,实践团利用专业优势,结合学科特色,对销售渠道与产量进行调查。随后分别与种植户和委员会干部交流,对目前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影响产量的因素、销售方式及害虫侵蚀等常见问题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得知塘口村利用先集中再销往各地的销售方式售卖香瓜,这种方式大大减轻农户们的销售压力,减少“卖不出去,产品过剩”的情况。
 
实践团成员对种植户和村委员会干部进行采访
 
打造特色桃品牌,奏响振兴筑梦强音
 
  和平村“亲沐水蜜桃”品牌在广德耳熟能详,且有效带动当地果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走向致富道路。实践团来到和平村水蜜桃基地,水蜜桃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由负责人带领我们参观。我们了解到基地采用深沟高垄的种植方式,在种植过程中不喷洒任何除草剂、生长激素,使水蜜桃自然生长。随后成员们帮忙采摘蜜桃并品尝。
 
 
实践团在水蜜桃基地展开实地调研
 
  “亲沐水蜜桃”品牌的打造不但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带动了临近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周边村镇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优秀范本。桃州镇农服中心主任刘发勇说道:“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断做精做特做优‘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把特色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桃州镇特色产业鲜亮名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谱乡村振兴华曲
 
  熠熠青春逢盛世,奋斗追梦正当时,青春“三下乡”,我们一直在路上。团队成员徐朋表示:“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没有实地见过农业的生产过程,这一次的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农业生产者的不容易。”青年大学生们只有做到用眼睛发现乡村之美、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努力让自身成长的“小我”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我”,让青春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挥洒汗水,用肩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担重任,才能让青春绽放出最绚丽的光芒。
 

作者:田义元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 【薪火传承——探寻中医药发展与文化传播】 聚焦科研,薪火
  • 湛科学子三下乡|情牵东凤,心倾芡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