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大连理工大学泰安研遗实践队|青鸟归巢向齐鲁, 非遗发轫“情”未了

发布时间:2023-08-0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使同学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促进泰安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增强泰安非遗的知名度和流传度,进一步了解非遗传承面临的现状和困难,2023年7月17日大连理工大学泰安研遗实践队去往了位于泰安 ,实践队六名成员到场,近距离感受泰安非遗的魅力。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由党创办、受党领导、为党服务、与党同行,自诞生之日起,红色基因便深深镌刻在大连理工大学师生的血脉中,成为泰安研遗实践队的力量之源。同时,泰安研遗实践队七成由山东本地学子组成,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发挥“生源地”优势,用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

       见微知著,做非遗文化响应者

  调研伊始,泰安研遗实践队去往了岱庙。实践队成员跟随在场工作人员讲解,详细了解了岱庙的由来传说,岱庙是一个道士为山神修建寺庙,期间接受山神指导,面见皇帝,皇帝为山神修建了一个比金銮殿矮三砖的天贶殿,此即为后来的岱庙。了解到岱庙里面陈列的泰山三宝温凉玉圭,沉香狮子,黄釉青花葫芦瓶。进入庭院,摆在中间的是一口铁缸,实践队成员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切身体会投币过程。

  在岱庙,泰安研遗实践队积极向导游、工作人员提问,了解到岱庙每天游客量数量可观,岱庙内文物保存完好,文创物品新颖,对游客有足够的吸引力。实践队成员还积极与在场游客沟通,主动了解他们的游览感受,为泰安非遗传承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可以在岱庙内进行多方面的讲解,包括历史由来,神话传说、在泰安非遗中的地位和岱庙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核,实践队员们还提出可以设置岱庙吉祥物等具有创新意义的玩偶、周边。

  “泰山上有石敢当,为民除害它上山岗。”第二站,实践队到达了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观赏精彩皮影表演,体验皮影制作过程。据悉,泰安皮影艺术研究院是泰安皮影仅存的皮影传承地,其传承人范正安老先生也曾在联合国上表演泰山皮影。首先实践队成员落座观看了皮影表演 ,闫冬梅老师为团队成员带来了泰山皮影经典剧目《蛙鹤龟》《泰山石敢当》以及创新剧目《当你老了》,剧情紧凑,闫老师也会在剧目间隙来到前台与观众们互动,其中剧目《泰山石敢当》用山东方言演绎了泰山神石敢当大战恶狼精的故事,再现了泰山传说“泰山石敢当”。

  俗话说“登泰山不看泰山皮影戏不成游也,不看影戏不知礼义”。实践队成员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体验了皮影戏的表演 ,皮影戏的表演是用两手十指控住皮影上的木杆,进而达到皮影人物的移动、跳跃、翻滚。闫老师还为实践队介绍了皮影戏的制作方法,皮影是精选优质牛皮、羊皮、驴皮等兽皮为原料,经过泡制、刮薄、磨平,呈透明状,再将人物、花草、器物图案描绘于其上,用斜刀、平刀、三角刀等刀具刻凿后,予以染色描绘而成。通过这次体验,实践队成员深切感受到皮影文化的魅力。

  “泰山皮影真正的走了出去,不仅在北京等地方有剧场,甚至走出了国门。”阎老师自豪地说。闫老师是泰山皮影第八代传承人,作为泰山皮影艺术团团长,从事皮影艺术13年,一直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泰山皮影,爱上传统文化。闫老师提到,练好一出剧目需要时间的磨练,有时甚至需要泰安皮影研究院闭门修炼,直至新的剧目面试,最终需要达到手、脑、口、脚的并用,同时,闫老师谈及非遗的传承,提到皮影戏的传承面临着困难,传承需要新鲜血液的力量,闫老师呼吁年轻人走进泰安,走入皮影戏。

  在泰山皮影剧院里,随处可见泰山皮影戏的网络推广图片,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形式,泰山皮影戏可通过新颖生动的视觉方式呈现给观众们,让传统文化通过“云端”走进千家万户。在实地考察中,实践队通过体验与采访对泰山非遗文化有初步的了解。泰山非遗文化历史悠久更令人心驰神往,久久不能忘怀。新时代青年应当做好泰山非遗文化的响应者,体验者,宣传者,深挖泰山文化丰富内涵,传承弘扬泰山文化。

       事必躬亲,做非遗文化体验者

  “中华泰山,天下泰安”的理念在国人心目中的根深蒂固。为进一步考察泰山传统,进一步了解泰山石敢当、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等泰山传说,深究泰山传说的由来极其寓意,发扬其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华部分。实践队于7月18日上午登上五岳之尊泰山进行实地体验考察,近距离感受泰山的人文风景。

  攀登泰山的起点红门,位于岱宗坊北,红门路北首,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宫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其西侧是祭祀着传说中的“泰山奶奶”的红门宫元君庙,红门宫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中间有孔子登临处历史遗产。东为弥勒院,有穿堂式更衣亭,旧时帝王官宦登山至此更衣,今为茶室,中由飞云阁相连。实践队采访了当地了解红门布局和历史文化遗产的老人,深入了解了“泰山奶奶”的由来极其寓意。同时,在与当地的游客沟通后,实践队了解到攀登泰山的人中不只有想一睹泰山日出等壮美风光的,更有很大一部分是来到泰山的各种寺庙为自己和家人祈福。工作人员的讲解使实践队明确泰山不仅有独一无二的自然风景,其文化影响力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继续攀登,实践队员们到达了泰山佛教圣地斗母宫,斗姆元君,简称“斗姆”,又作“斗母元君。“斗”指北斗众星,“姆”指母亲。道经云,斗姆“为北斗众星之母”。 在一些有名的道观里,都供奉着她的塑像,造型极为奇特:额头上长着三只眼睛,肩膀上有四个头,八只胳膊分别拿着各种法器,这种造型在道教艺术中是非常罕见的。与此同时,实践团队员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到了斗母元君传说的由来历史。斗姆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的爱妃,号“紫光夫人”,先后为御王生下九子。长子为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余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即北斗七星。在宗教中,斗姆元君乃是道教神祇,元始天尊阴炁所化,亦由太乙元君演化而来,辅助玉皇上帝管理星斗群真。斗姥的化身众多,如同老君随方说教。

  最后实践团抵达经石峪,参观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金刚经》,了解了与此地相关的历史事件与传说。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盘道相通,过漱玉桥、高山流水亭、神聆桥即至。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团队成员查阅了与之相关的历史记载与专家的考察记录,发现刻此《金刚经》之人并没有定论,其中最为出名的几个假说有明王世贞认为的“唐人所作“。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记载有 “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其亦为韦氏无疑。”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中说:“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而到了近现代,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 《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城铁山摩崖经刻如出一人之手, 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壹所书。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虽刻石之人尚无定论,但仍然无法阻止后人对其书画及石刻功底的赞叹。

  实践团在实地的考察中,对泰山传说与各种宗教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各种泰山传说中的寓意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与思考。

       踔厉奋发,做非遗文化践行者

  7月18日,实践队到泰山研学实践基地进行考察。在工作人员细致的讲解后认识到,泰山能够吸引如此多的人来参观,靠的不仅仅是它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其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崇高地位。

  “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古人认为,只有在泰山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内的才算中国人,泰山俨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相传泰山是由盘古的头颅所幻化而来,有着非常强大的神力。关于泰山的传说数不胜数,如东岳大帝,碧霞元君,五大夫松,望夫石,泰山石敢当等。在这些神话故事中,最出名也是对当地生活影响最大的便是泰山石敢当。相传泰山石敢当是一位能够降妖除魔的勇士,他为了庇护人民将自己的神力分给泰山之上的石头,只要人们将刻有泰山石敢当字迹的泰山石放于房梁之上便可以驱鬼镇邪,保佑房屋主人的平安,直到现在依然有将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放于家中的习惯。泰山石敢当也在2005年12月被国家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神话传说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人们对泰山的崇拜,还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求吉图平安的心理认知,对泰山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着深远的意义。

  随后,实践队成员又体验了泰山非遗项目拓印。即使只有几个简单的字需要拓印,却花费了许多时间,可见非遗传承之辛苦。老师向实践队成员讲授传拓基本知识,展示各类拓片,亲手教习队员们传拓技巧,让队员们在一个个字的拓摩中掌握传拓的基本要领。

  一方拓片石刻千古,一段历史经典永存。拓印技艺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去了解拓印了。”在对工作人员的采访中,实践队队员关注到非遗传承的问题。年轻群体对拓印的接触度普遍不高,非遗传承前景难免令人担忧。

  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本次研习活动中,泰安研遗实践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通过对文本,图片的学习与工作人员的讲解,对泰山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泰山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想要传承和发扬泰山文化仅仅靠个人是不够的,不仅要以身作则,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生活视线、融入大众生活,更要增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泰山文化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自觉加入到泰山文化的传承中去。让社会能够给予非遗项目以及非遗传承人更多的支持与关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的具体情况,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去。

作者:刘坤 张丛宇 孙佳明 张豪情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灼灼晴长,“柚”见少年:孔桥社区“青仔公益暑托班”再出发
  • 一针一线绘锦绣蓝图,一绣一稻助乡村振兴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