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保障是运动员权益服务的最后一环,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到今年2月份出台的《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国家对于运动员权益的保障越来越重视。随着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措施不断完善。
(图为相关政策文件)
为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员退役后的权益保障工作,法学院“退役不退益”山东省退役运动员权益保障调研队,在学院刘亚川琦老师的指导下,于7月11日赴济南多地展开为期三天的退役运动员权益保障调研工作。

(图为实践队合影)
实践第一天,实践队通过采访山东省运动训练康复中心、山东省射击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等机构,获取相关资料,对退役运动员权益保障形成了多方位的深刻理解。
实践队首先到达山东省运动训练康复中心。

(图为实践队与康复中心负责人合影)
康复中心王老师热情接待了实践队队员,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先后参观了运动员受伤康复的中医理疗、康复运动器材等区域,不论是从术后康复器材的先进性,还是运动员康复医师团队的专业性,都令实践队队员体会到对体育竞技运动员温暖的人性关怀。

(图为实践队参观康复中心)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康复器材)
实践队队员走访山东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图为实践队走访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运动,负责主任向我们介绍到田径运动员在经过集训、试训等程序后,会正式成为在编人员。在权益保障方面,田径教练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现役运动员在生活及工资待遇方面一切“靠实力说话”的规定,运动员退役后的相关待遇依据训练年限和成绩两个标准进行。体育竞技是为国家服务的一种方式,是流汗的战场,依据体育运动员的成绩和训练年限来决定运动员待遇是最简单、最公正的一种方式。

(图为实践队队员访谈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人)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人合影)
通过采访举重摔跤柔道人事科科长等相关工作人员,实践队队员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到现役及退役运动员的权益保障,主要包括现役运动员初级工资,五险一金以及与比赛成绩相关的成绩奖金,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地为人才原输送地,就业安置率在50%以上,自主择业的退役运动员的补助金以及从事不同企业的帮扶情况。在详细介绍下,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山东省对于体育运动员退役安置政策落实的系统性、规范性。

(图为举摔柔运动中心场地)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举摔柔人事科科长访谈)
实践队队员走访山东省射击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

(图为实践队抵达射自中心)
(图为实践队与射自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采访了亚运会冠军张磊以及管理中心的主任,他们都对山东运动员退役安置政策深表赞同。张磊教练向我们介绍了自己作为全运会冠军的就业安置,在张磊教练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运动员退役不退爱国情的热血,他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优秀体育人才的渴望。

(图为实践队访谈射自中心工作人员)
(图为实践队访谈张磊教练)
最后,实践队队员有幸采访到了中国男子手枪四朝元老谭宗亮教练,2020年东京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张常鸿运动员。

(图为实践队与谭宗亮、张常鸿合影)
谭宗亮教授希望对退役运动员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其从事体育行业,对我们年轻一辈寄予厚望。

(图为实践队与谭宗亮访谈)
为国争光,年少成名的张常鸿在采访时十分谦逊,对于退役运动员的保障充分信任国家,对于我们实践队队员告诉我们要“做好当下”,通过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的小目标去实现心中的抱负和理想。

(图为实践队与张常鸿合影)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实践队队员通过实地调研,采访运动健将、相关体育工作人员的方式,全面了解了山东省退役运动员的保障机制以及落实情况,在此次调研中,实践队队员充分结合自身所学,为保障退役运动员权益建言献策。此外,实践队队员加深了对体育行业的了解,在体育行业运动员的一系列规范培养、退役安置的背后是祖国强盛的表现,实践队成员将继续打磨专业本领,不断提升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能力,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图为实践队与场地自行车国家女子集训队合影)
为切实了解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和青年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情况,法学院“退役不退益”山东省退役运动员权益保障调研队,于7月12日赴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并通过采访退役远动员的方式开展退役运动员权益保障工作调研。

(图为实践队抵达射击馆)
实践队队员首先来到了体育运动学校射击训练中心。

(图为手枪项目训练)
与两位奥运冠军教练展开交流。在教练员自我退役经历的分享中,实践队队员详细地了解到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相关政策及流程,认识到山东省市的退役安置措施较为完善,在全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中走在前列。根据退役运动员运动生涯取得的成绩并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为其提供相应岗位。

(图为教练员向实践队介绍射击项目)
看到身旁仅有十三四岁,身着沉重的射击运动服,坚持练习射击姿势的小运动员们,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运动员“十年磨一剑,耐得寒彻骨”的精神,更加坚定维护运动员退役权益的决心。同时实践队队员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体验十米气步枪射击项目。

(图为学员稳定性训练)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射击项目)
实践队队员抵达体育运动学校自行车项目训练中心。
自行车运动训练教练员详细地为实践队队员介绍了自行车项目以及场地现有的自行车设备,随后分享自己作为退役运动员的经历。在教练员的介绍下,我们仿佛看到了每一位教练员曾在在赛场上光辉夺目的时刻,以及他们退役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回归体育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进而为国家体育事业继续出一份力,发一份光。

(图为教练员及学员调试设备)
最后,实践队队员有幸采访到了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的现任校长——孙茂盛校长。

(图为孙茂盛校长交流退役经历)
孙校长蝉联多年全国皮划艇赛冠军,从零打造出济南市的皮划艇赛队,为中国皮划艇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调研中,孙校长为实践队队员全面介绍了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政策、招收退役运动员政策以及学校对于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未来发展规划。同时,孙校长与实践队队员开展了亲切的座谈,为实践队队员讲述其运动经历,并耐心教导实践队队员要有体育运动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敢于克服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决不可以逃避退缩,这样的人生才可以一帆风顺。

(图为实践队与孙校长访谈)
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无限的热爱与激情。法学院“退役不退益”山东省退役运动员权益保障调研队通过走访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了解退役运动员安置岗位的实际情况,对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的契合度有了更深了解。同时,在本次实践调研中,实践队队员刷新了对体育运动员的认知,由内而外的接受了体育精神的洗礼,由衷的敬佩为国征战的体育运动员。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打磨自身本领,坚定克服困难的精神,向优秀体育运动员学习,为祖国贡献自我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参观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
(图为实践队与孙校长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