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阳光青年社会实践队民族团结一家亲

发布时间:2023-08-0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感受不同的民风民俗,7月26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阳光青年社会实践队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乡开展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村民、参观文化中心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在实践中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勇担时代责任,贡献青春力量。
青山绿水今胜昔,求真务实谋发展
实践第一站,实践队员踏进肇兴侗寨,这个原本平静的寨子正值热闹的旅游旺季。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多为干栏式吊脚楼,错落有致,大部分用杉木建造,小青瓦覆盖在硬山顶式的屋顶上,古朴实用。进寨前,热情的寨民们会唱侗族大歌、敬迎宾酒,侗族大歌是侗族特色之一;寨子里有5处攒尖顶的建筑,那是侗族三大特色之一的鼓楼,这5处分别代表仁、义、礼、智、信;每座鼓楼的不远处都有花桥,这也是侗族特色之一。
实践第二站,实践队员乘坐班车来到堂安侗寨,堂安侗寨三面环山,一面是空旷的堂安梯田,视野开阔,壮观。根据寨民的介绍,实践队员们得知堂安侗寨还是中国与挪威合作建立的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是一个开放的、原汁原味的区域,这吸引了许多游客。在下山途中,民宿老板告诉实践队员有一个停车场正在建,这是为了方便车辆停放,保持公路整洁、通畅,好让游客们来去通畅,留个好印象。

共筑和谐华夏梦,民族文化共传承
不远处,一场热情似火的迎宾仪式已缓缓拉开序幕。实践队员们前往村寨门口,身穿盛装的侗族姑娘、小伙们排列在寨门前,唱拦路歌,摆拦门酒,感受到侗族人们对来客的热情款待,像这种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和声的合唱歌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侗族大歌,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侗族姑娘们的引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侗文化展示中心,这里详细的介绍了侗族的建筑风格、节庆习俗、农耕工具等,这里集中展示了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藏品总数高达680件。观览至尾,侗族姑娘介绍到,侗族人民最擅长蜡染,在肇兴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基地,实践队员们观察到院内晾晒着游客们已蜡染完成的衣服,据当地蜡染传承人介绍,蜡染染料均为植物染料,比如板蓝根,多种植物染料按量配比,发酵后过渡成蓝靛待用,构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无论是侗族歌舞还是侗族蜡染文化,侗族人民都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民族文化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展示,更精华于弘扬传承。

 篝火晚会助团结,各族人民心连心
夜幕落下,侗族篝火晚会拉开序幕。晚会的开始由当地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带领侗族男女在柴堆旁绕行三圈并三叩首后点燃篝火以祈求雨神保佑侗族人民平平安安、长命富贵。同时,篝火的点燃也意味着晚会的正式开始。之后侗族人民热情邀请前来观看的游客一同围绕着篝火狂欢,体验由侗族竹竿舞与多嘎多耶舞蹈元素相结合的特色竹竿舞。游客也由初来时的陌生感逐渐变得熟络起来。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其乐融融宛如一家人。伴随着篝火的熄灭,晚会也迎来尾声。游客们意犹未尽的合照留念,在向新认识的朋友表达对晚会的喜爱的同时热情邀约彼此来自己的家乡做客参观。氛围之和谐令阳光青年实践队的队员都为之动容。侗族篝火晚会的举行有效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对于维持民族团结的现状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蒙正青 吴李艳 颜萌蔓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阳光青年社会实践队
  • 传承红色文化,争做时代新人
  • “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三下乡富裕县社
  • 社区与法治相伴,民众与法治共行
  • 社区与法治相伴,民众与法治共行
  • 为进一步了解社区普法情况与群众法治意识,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韧心队开展社区法治状况调查,不同地区的社会实践队员在自己的社区内发放
  • 08-21
  • 三下乡活动实践团开展红色娘子军党史宣讲活动
  • 明星灿夜空,青年志愿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