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义务修路书写家国情怀 不忘初心只为造福家乡

发布时间:2023-08-0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7月6日上午,塔里木大学“践行胡杨精神,讲好老兵故事”红色文化志愿服务宣讲团联合阿拉尔退伍军人事务局前往来到岳庆民老人家中,了解老人修筑中巴公路和义务修补路面的故事。
据岳庆民老人讲述,1965年5月,他随家人从河北来到新疆,第二年到了农一师17场(现一师十三团),在副业队从事种菜、放羊、磨面等工作。1968年,作为第一批援建巴基斯坦筑路的员工,他冒着生命危险和许多援巴筑路工人一起修建了“中巴公路”。
1971年从巴基斯坦回国后,修路便成了他一生的情结。在单位工作时,他利用下班时间去修路,退休后就更闲不住了。当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岳庆民回答说:“路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路平坦了人们出行才安全。”2021年,岳庆民获得“兵团好人”称号。
对于入选“中国好人榜”,老人是这样说的:“我做这些事情也并不是想得到什么东西,被报道什么,也不是想出这个名。我就是爱好在路上跑,看到路上哪里有坑坑洼洼我自己也不方便,我就是出于这个目的,也没其他想法。能宣传正能量也是好事情,你要报就报道嘛。”无意中的笑谈,体现出这位老人不慕名利、踏踏实实做好事的人格理念。
谈起自己的名字,老人笑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出生了,我的父母便给我起名为“庆民”,寓意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访谈最后,老人谈及对我们青年人的期望:“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知识很重要。在学校里你们要好好学习,同时在各种实践活动里也要好好锻炼自己。”

一个人偶尔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件好事,一做十余年。年过七旬的修路人,以他的匠心精神和朴素的家国情怀,诠释了平凡人的伟大。今天,我们走在老人修补的道路上,必将立志以信仰指引实践之路,用行动诠释无悔初心。
(文/胡志成 摄/易鸿豆 张楚琦)
 
作者:陈雨涵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子三下乡:访驻村第一书记,知粤海助力山
  • 胡杨学子三下乡:二十大精神入乡镇
  • 为了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社会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二十大这一主题,2023年7月7日,塔里木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暑假三下乡“红
  • 08-0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