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食品安全”的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三下乡队伍护食队以“守护食品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为中心指导思想,在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大学生实践活动。
英才雁归乡,葡萄促振兴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区基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7月15日,“护食队”前往清远市清城区地缘农业采摘园,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调研期间,团队成员参观葡萄产业种植园,感受特色生态农业建设,深入体会产业文化融合与乡村振兴发展。实践队员通过对产业负责人进行采访、体验葡萄采摘等,多形式探究以葡萄种植为代表的乡村特色产业建设的发展现状,深刻体会新桥村的发展优势。
在访谈中,采摘园负责人刘芷晴回答到,地缘农业采摘园的成功是多方面导致的,其中有清远市市政府
“雁归计划”政策的支持和新桥村优秀地理环境的保障,但更重要的是“我有情怀有赤子之心,愿意为采摘园付出心血,和所有工作人员对品质的严格要求对工作的一丝不苟。”
最后,刘芷晴负责人希望我们将来若有机遇,也可以回到乡村,带领乡村致富,带动乡村振兴,“做什么最后都要产生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办法去振兴,振兴不是一句口号来的。”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想要做到乡村振兴绝不能只空卖情怀
,脚踏实地,认真专研才能成功带领美丽家乡实现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融产业,绘就乡村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为了解清远市创新兴农前线具体情况,把握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位置,寻找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引擎所在。护食队对清远“花稻花”无人农场进行了
线上采访。
采访得知,清远“花稻花”无人农场项目实行“花稻花”的轮作模式,3月至7月种植荷花,7月至12月种植水稻,12月至来年3月种植油菜。实现农田的有效轮作和高效的利用,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有效解决目前土地丢荒、利用率不高、产出不高等问题。农场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其先进无人机械技术贯穿全生产流程,为清远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新路子,积累了经验,推动了乡村振兴新进程。
3、三地问卷知民情,创新规划不偏倚 队员们通过
前期网络调研发现,
基层民众平日里存在许多不同的饮食误区,以及在农村,政府部门缺少向生产食品的商家普及必要的食品安全注意事项,商家因此在长时间的经营中会忽略作为食品生产或加工单位需要注意的食品安全问题。
新桥村作为
以民宿、农家乐为主要振兴产业的地区,食品安全若是落实不到位,将会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加全面且细致地掌握
基层食品安全问题,队员们针对
农村居民与餐饮商家两种不同的人群设计了实地采访调查问卷,且计划现场给被采访人科普相关食品知识,为此队员们为每一个采访问题都准备了内容详实的资料以供科普。
7月14日,队员们共走访了
5个自然保护村、30余家商铺,收集到200余份调查问卷。期间针对每一位居民,商家负责人,队员们都根据
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了
细致的科普。采访过程中,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用语习惯,也为了拉进队员与当地居民的联系,队伍挑选出能够流畅使用粤语的队员来进行采访。调研结束后,队员根据调研报告结果,作出了分析:在对食品安全意识的问题调查中,有高达5.24%和12.64%的居民对简单食品安全问题正确率
低于60%。由此可见,新桥村和江埗村居民对食品健康安全相关意识还有待提高,仍需加强食品安全普及,
特别是对于一些陈旧的不正确食品安全观念需要改善。
结束调研后,队伍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后续的南埗小学科普与南埗党群服务中心关于食品安全的小课堂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与安排,力求短时间内通过多形式的科普高效完成科普工作。
食安科普进社区,助力生活质量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队伍多元化科普活动的安排下,科普活动的第二站来到了南埗小学对老年人与小孩进行
定点科普活动。
17日当天,队伍联合南埗社区居委会
在南埗小学和居民家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队员向群众介绍了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尤其是老年人,要了解和懂得
怎样保存食物、怎样预防食物发霉变质。其中,重点讲解了各食品在冰箱中的正确储存方法,纠正了居民们的错误认知。同时,队伍还详细讲解了
膳食宝塔的具体内容,教导居民如何正确搭配食物,做到吃的健康营养,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安全小课堂,春风化雨入人心
18日,护食队与南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举办食安小课堂,设计了关于食品安全与膳食健康两方面内容,准备了若干小礼品,共邀请
53位小朋友,二十余个家庭参加。课堂上,队员与小朋友们积极互动,赠送小玩具给回答问题的小朋友,调动起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依托膳食宝塔,教会小朋友
辨别日常食物种类,除此之外,队员们还面对面指导小朋友通过画画的形式,
学会安排自己富有营养且均衡的三餐。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科普更要像春雨润万物般,丝丝入人心。本次为5到10岁的小朋友开展了小课堂,正是为了培养他们注重食品安全的意识,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合理安排膳食。从小便打好食品安全的基础,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在
城乡发展不均的大背景下,“护食队”三下乡实践团队清楚自己身为食品学院学子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应勇于面对履行责任路上的困难与挑战。本次实践中,团队通过实地参观乡村振兴示范带来学习新时代振兴之路,致力于
在学习之中挖掘当地特色,给出当地依托农业、旅游业发展的合理建议,并通过大规模的调研与科普,
提高当地餐饮业经营者及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促进发展。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面对充满发展机遇的美丽乡村,队员们切实体会到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
基层工作的艰辛与困难,这个认知会始终在内心告诉队员们要不忘初心,坚持奋斗,不畏艰险,
以高昂姿态展现三下乡实践中青春靓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