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最为靓丽的颜色。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魄,它的红如烈日般光彩照人,它的红又如血液般纯洁无比。而福利院的孩子们总是充满着忧郁的“蓝色”,这其中饱含着孤独和迷茫。我们用这种可贵的“红”,将它渗入孤独的蓝色星球,使孩子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不再去迷茫。
西华师范大学“予信绘光”志愿服务队带着井冈山英雄们的故事来到南充市福利院中心。首先,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逐一展开。第一,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第二,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第三,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第四,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这四句短语,是井冈山精神最精简的概括。这些精神充满着炽热,福利院的孩子们认真学习这些精神,热烈地进行了讨论,我从这些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他们对这种精神的尊敬。我想,这些孤独的孩子们内心的红色基因早已萌芽,正等着被点燃。
然后,一个个有着井冈山精神的英雄人物们走入孩子们的世界。当谈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时,孩子们纷纷发言,畅谈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少了一分迷茫;当说到“朱德扁担”的故事时,孩子们纷纷表示要无私奉献,他们懂得了要乐于助人;当讲到毛泽东同志“一根灯芯”的故事时,孩子们了解了革命年代的艰辛,懂得了要勤俭节约的道理,纷纷分享节约的技巧方法;当看到杨靖宇同志不怕牺牲,英勇就义的故事时,孩子们胸中涌上了热血,踊跃表达着自己长大后要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我内心充满了感动,他们不因为自己的身世而自怨自艾,而是有着更坚定的决心。
最后,孩子们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一首诗歌《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主席的这首诗歌生动地描述了红军在井冈山第二次反围剿的情形。同时,这也体现了井冈山斗争中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决心。孩子们在理解了这首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充满情感与气势的朗诵,我想他们的孤独心中早已被炽热的红色填满。
我印象中的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数是比较封闭自我的,不爱学习也不爱与外界来往,他们总是充满着孤独与迷茫。但我发现,实际上福利院的孩子的内心深处其实总是充满着希望的,他们的心中有一棵小火苗,等着被点燃。井冈山的英雄们,还有他们的美好精神品质激发着孩子们内心的火苗,填满了孩子们孤独的心。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每一堂课孩子们都聚精会神,不想错过任何细节。这些孩子大都热爱学习,喜欢接受新事物,他们有的爱好书法,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诗歌。可惜的是,这里的孩子接受专业兴趣培训的条件不是那么充足。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对于这方面的政策比较重视,基础设施和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建设都在提高。
通过这次来福利院宣传井冈山故事的经历,我感悟颇多。我收获到了快乐的记忆与真挚的情感。这次的“三下乡”志愿活动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单方面敲打。三岛由纪夫说过:“只要生命的火焰一天不熄灭,一个人在很久以前感受到的瞬息之间的快乐,就能击溃笼罩着其生涯的黑暗,宛如篝火在夜晚的旷野中发出的一线光明,能够打碎万斛黑暗似的。”福利院的孩子们心中的火焰一直都存在,他们不仅在上课时积极认真,也队志愿者们付出了真心,他们写下:“谢谢你们陪我们玩,无私地爱着我们”,的纸条偷偷塞给志愿者。在志愿者走时,依依不舍地跟在身边,表达着自己真挚的感谢,相互许下下次再见的约定,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自古多情伤离别,在与福利院孩子们分别时,我才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悲伤与失落。红色精神的故事就是冬天的暖阳,令福利院的孩子们心情澎湃,给他们带来的对未来的希望与坚定的理想,使他们对未来的前进道路有了方向,不再继续迷茫。英雄人物们就此住入了福利院孩子们的心中,他们有了人生的偶像,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就会像这些英雄一样,吸收英雄们的精神来乘风破浪。这些英雄从此以后也会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以精神灵魂永存的方式,会一直陪在孩子们身边,使他们不再孤单。
福利院的孩子们处在孤独的蓝色星球,但需要我们用耀眼的“红色”点亮,将红色基因融入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里。我相信只要我能够保持着真心,一定能走进夜海里打捞遗失的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