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广东培正学院组织开展了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于7月3日在国强广场成功举行了出征仪式。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将积极推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以“调研+义教+敬老”三项结合、综合服务的方式开展,希望能推动当地特色先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治理难题的有效解决,讲好柏桥村民”靠“荔”致富的故事,贡献柏桥经验,促进乡村振兴。
采访乡村振兴典例,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柏桥村历史悠久,荔枝产业美名远扬。羽翼团队计划拍摄宣传视频、制作推文助力讲好荔枝故事,让“荔”香进一步走出深巷,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正宗的、可口的高州荔枝;我们期许推动产业复兴,带动乡村振兴。同时,我们将协同村委,了解现有的荔枝销售渠道,并因地制宜地给出我们在延长产业链、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建议。
调研乡村治理难题,建言献策提出方案
党的二十大指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考察的方式展开调研。在指导老师与村委干部的带领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代填问卷等方式,了解了当地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乡村治理难题。
其次,我们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对生态建设的支持程度;进而明确乡村振兴中是否配备有关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公共基础设施。
最后,我们通过整理和归纳当地村委会和村民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生态建设中的先进经验,深入挖掘了其不完善的地方。我们殷切希望能够带来乡村发展过程中的新思考、新思路,助力柏桥村实现振兴。
倾听记录群众需要,尽己所能为民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7月3日上午8点30分参与义教的师生于柏桥小学的操场上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随后赵开源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关于梦想与未来的一些思考与感悟。赵老师说:“面向国旗,我们首先表达对国家的热爱。接着,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自己的理想,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顷刻间,老师的一席话激起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时间来到7月5日,“羽翼”社会实践服务队为柏桥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特色课堂。开展了“爱国、爱乡、爱荔”和“防治校园暴力”两个主题班会,通过著名爱国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放映、当地著名红色旅游景点及当地满载人气的荔枝宣传片等形式,组织了一次生动形象的教育班会。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积极回应,每个人都在课堂上抒发了自己的意见,有所收获。
溢情于夏,融爱于乡
于利飞老师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们来到了根子镇柏桥村,
首先让我震撼的就是漫山遍野的荔枝树龙眼树,荔枝龙眼特色产业带来的乡村振兴,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使我们一行人更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意义。
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同学们的踏实、真诚,不怕吃苦的精神。
顶着烈日,踏着日出调研当地情况。
这次三下乡同学们不仅了解农村生活,体验农村生活,更在实践中认识国情,明确了身上背负的使命和担当。
赵开源老师
本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去了广东省柏桥村,围绕“践行二十大跟党走,同心协‘荔’促振兴”主题,
我们开展了为期7天的“荔枝产业发展”和“老年人生活状况”两项调研活动。
七天的相处,感受到了大家的友爱以及相互之间交流的乐趣;
七天的学习,提升了同学们思想感悟和实践能力;
七天的奋斗,换来了匪浅的收获。
七天的时间看似很短,却让同学们走出了书本,
学会了更多的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层面也有提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
谢淞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非常有幸连续两年参与三下乡活动,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为乡村的发展做了一些小事。
这两次三下乡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当代青年应该积极前往基层一线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促进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高天宇
在这难忘的七天里,我们一起迎着骄阳实地调研,一起在挥洒汗水中倾情支教,一起在晨曦中以步丈量柏桥土地...
活动中,我收获了美好的友谊,体会到了带队的不易,了解了柏桥的振兴之路,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与希翼。
青春因经历而精彩,柏桥之行俨然已成为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翁雨萱
“羽翼”三下乡短短7天,我们顶着大太阳暴走,有苦有累,有微笑更有收获。
重实践,访民意,讲民事,不虚此行!也认识了一群优秀的朋友,从初识的拘谨到分别的不舍,7天的记忆将永远保存。
感恩相遇!感谢有你!
林桂锋
7日的“三下乡”之旅转瞬即逝,一切的记忆仿佛还定格在出发的景象。
在实践中,我们走了很多的路,更是见了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可能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普通到在平常生活中都难以得到注视,
但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他们的话语、他们的想法又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却撼人心弦,让我不得不重新去审视他们,审视自己,审视这个外在的世界。
所以,希望以后也可以遇见不同的人,遇见更多不同的世界。
陈振莹
趁着夏日,即将毕业的我,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实现梦想,参与到了三下乡的活动。
此次下乡,来到了茂名根子镇柏桥村,
在这次三下乡里,既有走在路上时,村子里的村民对我们投来和蔼的笑容;
也有调研时,每位村民的积极配合;
既有到处调研忙碌到凌晨的疲惫;
也有抬头时从平原到丘陵海拔变高,望向天空时的治愈;
既有展开调研工作遇到瓶颈时的迷茫与无力;
也有身边团队伙伴永远在你身旁所感到的踏实;
既有满心热忱得到践行的满足;
也有朋友相伴的欢声笑语......
践行二十大,永远跟党走,齐心协力促振兴。
“羽翼”的我们都有在努力做好,很荣幸能参与到下乡中来,有了此次经历,感觉无论以后我们奔赴到哪个地方,都能在某个时刻回忆当下,都是满满的快乐。
李清莹
2023年7月3日我们前往茂名市根子镇柏桥村进行了一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活动,
我们身穿“羽翼”队服马甲,与村委干部亲切的交谈,与村民融洽的走访,与孩子们的沟通与玩耍,都带给我的极大的欢愉与幸福。
下乡更像是一种锤炼,在过程中我们收获的那一份份笑容,以及村民对我们的认可便是我们获得的最大成果。
于我而言,“三下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程,更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
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积极地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去实践、去了解国情、去服务社会。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保持这份热情,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不断成长,为乡村振兴不断献出自己的力量。
陆鑫
三下乡是指城市青年到农村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参与农村建设和发展,增进城乡交流与理解。
通过三下乡,我有机会亲身体验农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我了解到农民朋友们日常的辛勤劳作,感受到他们面对天气、土地等各种挑战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毅力。
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条件,并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梁晓敏
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七天里,天空总是一望无际的碧蓝,仿佛与这片土地的色彩互相辉映。
这片土地有两种色彩,一种是:夕阳红,老人固执的守护着村庄缺少关怀的寂寞色彩;
一种是:荔枝红,以荔枝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实现美好生活的幸福色彩。
而我们正如七八点钟的太阳,身披光芒万丈冉冉升起,只为照耀更多的人。
薛佳丽
历时七天的三下乡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啦,在“羽翼”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且充实,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难忘的旅程。
这次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我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实践能力,基层需要大学生,
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去,实实在在走进乡村,深入基层,用实践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
何少慧
很荣幸能够加入“羽翼”社会实践服务队,参与本次的三下乡活动,也很高兴我遇到了一群优秀且有趣的人。
在本次的下乡里,我深刻地了解了解到荔枝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等。
通过本次三下乡,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我也希望在将来能够为乡村振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会议总结,砥砺前行
"践行二十大跟党走,同心协‘荔’ 促振兴"。
为了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乡村振兴,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发展,
广东培正学院“羽翼”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习近平总书记四月份到访的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服务期内,团队以“调研+义教+敬老”三项结合、综合服务的方式开展,讲好了柏桥村民靠“荔”致富的故事,贡献柏桥经验,促进乡村振兴。
就此,第二届“羽翼”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时光荏苒,“羽翼”与大家终会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