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剪纸这一主题作理论宣讲。通过这次宣讲希望提高同学们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积极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志愿者杨冉冉首先向孩子们提问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非遗文化,“京剧”“陶瓷”“龙舟”等等。从课堂上热烈的氛围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剪纸和其他非遗文化浓厚的兴趣。紧接着,志愿者杨冉冉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民间剪纸发展的历史,她介绍,剪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剪纸的作用也都不同。志愿者的介绍既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也提升了同学们对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了解。在不同的地区,剪纸艺术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她深入举例,将山东、四川等地的剪纸风格进行对比,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中国各地剪纸的特色和不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学们都端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的看着白板上的课件内容,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在宣讲的尾声,志愿者杨冉冉提出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鼓励同学们积极去学习和保护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一直迫在眉睫,各个平台主体也都心向一处,为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努力。肥东为民学校爱心暑期夏令营开设了民间剪纸的课程,很多孩子踊跃报名学习剪纸,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激发孩子们对文化瑰宝的保护意识。
每个剪纸作品都有它们独特的意义,都是手工艺者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志愿者杨冉冉说道:“每一个剪纸作品都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民间剪纸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这也是目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共同面临的危机。”

最后,志愿者杨冉冉提醒同学们要更加关注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见它们、了解它们、触摸它们,不要让它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同学们热烈鼓掌并表示会积极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淘洗出来的智慧结晶,既呈现于浩如烟海、灿烂辉煌的文化成果,更集中体现为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