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问渠寻访日志三:苦难造就传奇

2023年7月6日,市里下发了高温预警,41℃的天气,即使风扇不停吹着,但也让人难以忍受。在横水镇张家屯附近寻访结束后,寻找修渠老人的工作遭遇了短暂的瓶颈,寻访工作也日益艰难。
一筹莫展之际,队员张恒的爸爸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叔叔先是拜托自己横水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朋友,帮我们整理了50多位村支书的联系方式。午后,叔叔又对我们说:“妞妞们,张恒爷爷说西下洹有个老党员,当时修过红旗渠。”我们立刻激动地收拾行李,骑上三轮车便出发了。
来到西下洹村,在村支书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郭榜金爷爷家里。在郭爷爷的讲述中,我们得知,爷爷将自己的青年、中年乃至老年都奉献给了红旗渠。现在,八十三岁的郭榜金爷爷讲述起那段艰难时光,依然忍不住红了眼眶、潸然泪下。
“修渠时我才二十虚岁,那时候根本吃不饱,就去山上挖野菜,河里找河草,河草把人的嘴扎的发热冒火,(但是)没办法,只能这样才能勉强填饱肚子。那时候我们就住在猪圈、驴圈、牛圈那些牲口棚里,有的住野外、住山洞……”“那时候非常艰苦,有的人连鞋子都穿不上,有时候露着脚趾头,露着脚后跟,这鞋帮子破了的,撕开旧鞋帮子再补鞋,下边呢钉上底子。”郭爷爷讲,在修渠过程中衣食住行的艰难尚可忍受,但是最艰难的是生产工具的落后。“在生产上,没有工具,就上山采荆条编抬筐;如果没有炸药,就自己造;没有石灰,就自己烧。林县人民就是这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了十年,才终于把红旗渠修成了。”
图为郭榜金爷爷为队员讲述修渠故事
与郭榜金爷爷告别后,我们踏上了归家的路。郭榜金爷爷的话反复在我脑子里回响,我不禁问自己,我们问渠难道真的只是“问渠”吗?回想寻访以来每次闷热午后的毅然出发,寻访路上车辆扬起的风尘,反复辨听的大段录音,深夜十一点多敲击的键盘,夜晚大山深处蚊虫的叮咬,拄着拐也从未耽误过寻访进程的队员张恒……艰苦条件下,队员们没有一人喊苦喊累更没有一人想过退缩。
思绪至此,我潸然泪下,种种情感交织袭来,我们不仅仅是在“问渠”,同时也是在问自己,如何将红旗渠精神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贯穿人生之路。我想,无论今后处于何种境地,只要想到“问渠”的这段时光,想到这段和队友们朝夕相处的日子,对我而言都是莫大的鼓励!
图为老人与队员合影
时间:2023-07-07 作者:张依楚 来源:问渠青年寻访团 关注:
  • 七七事变,勿忘国耻,崇阳支教团队带领支教学生缅怀先烈
  • 重走红军古道,再传会址薪火
  • 重走红军古道,再传会址薪火
  • 在伟大抗日精神的感召和党的领导下,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阳“兴乡”调研服务实践团在7月7日来到了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
  • 07-07
  • 追溯革命历史,致敬峥嵘岁月
  • 追溯革命历史,致敬峥嵘岁月
  • 2023年7月7日,在致敬七七事变的时刻,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的84周年,青阳兴乡实践团来到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凤卧镇的中共浙江省一大会
  • 07-07
  • 崇阳村委会书记为湖北一高校支教队送小龙虾——送温暖!
  • 第十七届“大手牵小手”支教活动崇阳启明星志愿服务队正式出
  • 长江第一矶,见证雄师渡江
  • 长江第一矶,见证雄师渡江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作为解放战争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创下了良好条件。为进一步传承红色文
  • 07-07
  •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
  • 毕节学子三下乡:古色古香的官寨乡
  • 毕节学子三下乡:古色古香的官寨乡
  • 中国青年网毕节7月6通讯员(何广洪 杨仕勋 路省)织金官寨乡坐落在有“世界第一洞”美誉之称的织金洞旁。很少人会注意到这样一座小镇,
  • 07-07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