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沙百草稀|甘肃民乐—无人区的脱贫奇迹

这世界真的很大,我们始终只能窥探一角。
你或许想象不到,在离自己上千公里或者仅仅几公里远的一些小村庄里,还有人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还有人需要到几百米远的地方去挑水,还有人走一个多小时的路去上学,还有人守着几亩薄田靠天种地,还有人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在睡梦中被埋入泥沙。
而这些,正是18年以前甘肃省静宁县八里镇小山村人们的真实写照。地处六盘山西部的静宁县,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小山村位于静宁县城郊,村民们之前居住在小山下突兀而起的土台高地上,公路没有修到这里,人们去哪儿都只能徒步,村里的小孩去上个学、群众去就个医什么的都十分不便。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十分稀少,水源也特别匮乏,村里还没有接入自来水,村民们每天都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由于水源匮乏,这里的农作物大都是耐旱的,结构比较单一,收益也比较低下。秋雨连绵,小山土质疏松,所以这里还经常性发生山体滑坡,村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受到很大的威胁。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民生改善书写在新时代的年轮里,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如果不是党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小山村人们的这种生活状况或许还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于是,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着脱贫攻坚的契机,恰逢当地修建高速公路的实际需要,政府决定将小山村的人们挪出“穷窝”。
2017年11月30日,静宁县人民政府发布一则公告,公告提出:征收静宁县八里镇小山村土地,征地具体位置以批准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图为准,被征地集体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在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持有效土地权属证明资料到县国土资源局办理征地补偿登记。对于要搬迁这件事,小山村人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大部分村民能够看到搬出去的益处,乐于搬。但或许是不想离开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又或许是担心搬走后离自家田地远种地不方便,一小部分村民不愿意搬。村民们不敢冒流离失所的险搬走,居委会人员就跑上跑下,帮助这些住户办理无息贷款,争取政策补贴。从老院搬到新居,小山村的村民们没有失望。如果你到老院去参观过,再到村民们的新家里坐坐,你会惊叹于村民们居住环境的变化:从荒郊野岭到美里新居,从崎岖小路到康庄大道,从土屋砖墙到粉墙黛瓦,从昏暗狭窄到明亮宽敞,以前的戈壁滩也孕育出了新的绿色生机。安置区接入了自来水,区内还有葫芦河流过,保证了安置区内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就业方面,由于安置区距离县城不远,而且镇上专门派了工作组向村民们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咨询,很多人能够去城里打工挣钱了。如果你现在问一个小山村村民搬迁后的感受,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以前在山沟沟里交通不便,大家出门都是难题,搬迁后,我们现在出行都不是问题,特别方便。生活那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和以前比较哇。现在我们庄里人每天都能吃到新鲜菜,各方面都方便,水是自来水,出行都是小轿车,多亏了党的好政策,给我们这些农人创造了幸福生活。”小山村村委会主任柳乃行、五社社长王国斌在接受访谈时如是说道。然而,虽然我国实现了全面脱贫,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依旧任重道远。
小山村村民们的生活虽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配套产业没有跟上,村民们还是得到县城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务工,没有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长此以往,小山村可能会发展成一个空心村。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没有供村民们进行休闲娱乐的地方。小山村的村民们都十分淳朴,也懂得感恩,他们十分满足于现有的一切。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们得向小康迈进,我们必须让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过得幸福、快乐。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而我们将为此奋斗不息。相信终有一天,这华夏大地,会迎来属于她的,盛世繁华。
时间:2022-09-12 作者:汔可小康调研团 来源:汔可小康调研团 关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