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安处是故乡|走进云南省耈街彝族苗族乡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人民”二字重千钧,朴实话语蕴含着真挚情感,具有直抵人心的温度和力量,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走进云南省耈街彝族苗族乡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我体会到了大党大国领袖身后的人民情怀。
阿干村地处耈街乡西南部,距集镇30公里,全村土地面积26.09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山高坡陡谷深,地质脆弱,土壤多为红壤,粘性差,遇雨水冲刷,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频发,严重威胁着周边群众安全。另一方面,村庄背靠背阴山,交通不便,村民生活质量比较低,收入水平也普遍较低。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所有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阿干村积极向上争取,对背阴山及其周围村社的部分贫困村民进行搬迁集中安置,从根本上解决部分贫困户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脱贫发展问题。

搬迁地由政府进行选址以及地基的建设,之后由搬迁的村民按照统一的图纸进行房屋的建设。在房屋建造完成后,政府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人均2万元的标准给予建房补助,如期拆除旧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再以人均0.6万元的标准给予拆旧奖励;对同步搬迁户按户均1.5万元标准给予建房补助,验收合格后给予户均1.5万元拆旧复垦奖励。同时还制定了优惠的贷款政策——取消原建档立卡贫困户6万元建房贷款政策,同步搬迁户继续享受6万元建房贷款政策。
阿干村在安置点建设有专门的养殖小区,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卫生猪圈和牛圈,满足了搬迁农户牲畜养殖的需要,同时也做到了人畜分离,提升了小区的人居环境。不仅如此,小区管理委员会每月还会组织农户对小区环境卫生进行大扫除、大整治,定期组织对农户家庭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对评定结果进行挂牌,将家庭环境卫生干净的农户评定为“环境卫生示范户”,并对家庭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农户监督进行整改。小区还建有活动场所一个,含党员活动室和活动场所,为村民活动提供了场所及设备,进一步方便农户娱乐活动。
长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如今的耈街乡阿干村背阴山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村庄绿意盎然,村内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永远跟党走”的标语十分醒目。路也宽了,灯也亮了,房子也盖起来了,不再受自然灾害和交通不便的困扰,居民幸福感有了很大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搬迁地的民众青壮年大多还是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的就业方式,也有在家进行务农的,总体来说,收入来源变化不大也没有太大的提升。“穷窝”易挪,“穷根”难断,对此,政府可以推行精准脱贫模式,实行安置点建设与搬迁群众后续产业扶持同步推进,因地制宜,规划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同步配套加工企业,为搬迁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结合群众就业创业需求和意愿,统筹整合公益性岗位、园区企业、物业管理、东西部对口协作等资源,为搬迁群众就业提供支撑。盘活土地资源也十分重要,确保搬迁群众“离地不离权”“权随事走”,最大程度盘活林地、耕地、宅基地等资源,增加群众收入。
其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突出。为了维持生计,搬迁地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小孩守候在安置点。追根究底,这还是配套产业发展不到位、就业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政府在现阶段更不能忽视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关注,可以开展结对帮扶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开展生活照料服务,增强服务水平,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诸多措施中投入资金最大、涉及面最广、实施最复杂的一项扶贫措施,当然,也是最关键、最管用、最硬的办法,毋庸置疑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然而,易地扶贫搬迁不应该仅仅是搬,我们既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这就需要政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监督,聚焦配套建设、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等情况,精准监督、跟进监督、全程监督,为确保搬迁地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让群众住得安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家乡,易地扶贫搬迁才算得上成功。
 
时间:2022-09-12 作者:山东大学(威海)“汔可小康”调研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