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远方的土地在呐喊


 
汽车摇摇晃晃地行走在苍茫的西北黄土高原的沟壑中,未修的土路坑坑洼洼,在汽车发动机的轰鸣中于车尾扬起呛人的黄土,一道弯接着一道弯,飞扬的的土也借着弯道扑到了车窗旁,给毫无准备的我们来了个“泥土洗脸”,猝不及防地,每个人的鼻孔里顿时充满了土腥味,我们相视一笑,不禁乐了起来。车依旧开着,很慢也很小心,但还是到了无法再前进的路段。下了车,行走在茫茫山路上,社长细心地提醒调研队员小心地避开脚下的裂缝——这是一条相当长的裂缝,是洪水肆虐的罪证,是山体滑坡的见证,如同撕裂大地的一双手,贫穷的恶魔睁开的一双眼。

小山村的村民们已经直面这只眼睛很久了。
说起以前的小山村,社长王国斌和村委会主任柳乃行最有发言权。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他们为小山村的发展操碎了心。易地扶贫搬迁前的小山村是典型的西北农村面貌,村民们居住的房子是土坯砖垒起来的,大多墙皮脱落,斑驳不已;路面尘土飞扬,交通不便;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在地里讨生活,生活条件艰苦。更让王国斌担心的是,村子依山而建,疏松的黄土每遇下雨必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庄稼人一年的盼头与希望,甚至无情地夺走生命。在路上看到的那些狰狞的裂缝,便是自然肆虐后的痕迹。
于是,当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出台时,王国斌和主任仿佛看到了小山村未来发展的曙光。
但是,真正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起来,却也充满了坎坷。当队员们询问起实际搬迁感受,以及建设移民新区任务是否艰辛时,他们俩都摆摆手,王国斌说道,“艰辛是艰辛,但是搬迁后我们是信心十足。以前在山沟沟里交通不便,大家出门都是难题,搬迁后,我们现在出行都不是问题,特别方便。”“对的,生活那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和以前比较哇。现在我们庄里人每天都能吃到新鲜菜,各方面都方便,水是自来水,出行都是小轿车,多亏了党的好政策,给我们这些农人创造了幸福生活。”柳乃行主任补充道。
在参观完原村落后,队员们和负责人站在山梁上,梁上的大风带着夏日特有的闷热,温热地浇筑着心田。远处的高速公路上各类的货车和卡车来来往往,运输着一方小城的希望。王国斌指着不远处的平原,满眼喜悦地告诉我们那里就是他们村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新村。我们放眼望去,依稀可见黑瓦红墙,整齐道路,不由得将这两处地方对比起来,顿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性。
下山后,我们驱车前往王国斌现在的新家继续采访,刚进村就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村民们各得其乐,隔壁小孩子们啃着西瓜好奇地望着我们一行人。走进整洁坚实的小院,迈进明亮的客厅,在愉快的气氛中我们继续了解搬迁前当地的准备工作、搬迁中的群众措施以及搬迁后居民生活发生的变化等实际情况,王国斌社长和柳乃行主任耐心地回答了队员们的问题,尤其谈及政策扶持时,在一旁来串门的一个大叔忍不住插话道:“额们农户修房政策上每户补助一万二嘞!更不要说修筑下水道、自来水、道路硬化等基础建设这方面,都是上面政策投资的。”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搬迁的群众真正的实现了“搬得出、稳定住、能致富”,人民幸福感显著提高。
 

调研结束后,王国斌坚持把队员们送到村口,通过后视镜,渐行渐远的村子上空已飘起袅袅炊烟,仿佛一条草木烟尘织就的河,夕阳西下,太阳从那陡峭的黄土梁上落下,在炊烟的掩映下,颇有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炊烟也最终消逝,如尘烟隐去,隐去的是贫穷的过往,是追赶时代,记录基层的我们,留下的,却是这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生生不息的意志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间:2022-09-12 作者:汔可小康调研团 来源:汔可小康调研团 关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