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9月1日(通讯员 狄思依 薛文渊 周珂)酷暑之后,秋意渐浓,秋收也正式拉开了序幕,田间处处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加强劳动教育,了解乡村现状,陕西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农旅融合,青年领航”暑期实践团于8月25日前往汉中市汉台区老君镇新兴村开展秋收助农实践活动,帮助当地农民抢收玉米和稻谷。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农旅融合”实践团一大早来到老君镇新兴村水稻种植基地走访调研,了解今年的稻谷收成情况。每年的八九月正值秋收的关键时期,秋收是全年粮食生产的收官之战。在新兴村的田间地头,实践团成员见到了正领着村民下田劳动的村干部,他们此时正在用肩膀将成袋的稻谷装在电动三轮车里,运回家中的院子晾晒。远远地看到实践团的到来,村支书放下肩上的稻谷,转头和旁边的村民叮嘱几句,就朝着实践团走来,满脸欣喜的说到:“今年暑期因为疫情,我们村的大部分青年劳动力在外务工没办法回来,村中只剩下毫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孩子,导致稻谷收程被迫放慢,为了保证每家的粮食产量,我和其他人现在正带着大家一起抢收稻谷。”
【图为稻田取景】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安晫喣摄
此时稻田里稻浪起伏,稻谷飘香,大型收谷机在稻田里轰隆作响,看着村民忙碌的身影,实践团成员也主动加入到稻谷搬运晾晒的队伍中。烈日下,三台收割机不断呈“回”字形缓慢前进,在其经过之地,一片片稻谷成功被收割,放倒。不到一会儿,金黄的稻谷被收割机喷进车斗中,堆成金色小山,但也有许多机器没法收割的地方,这个时候,就需要用镰刀割下这些稻谷,堆放在一起。割稻子对于没干过几次农活的成员们来说,是一件新鲜事情,只见成员们右手拿着一把镰刀,偏头学着村民的方法割稻子,但割掉一从稻要割两三下才能割掉,中午天气又热,不一会大家就都累了。旁边一同劳作的村民爷爷见状,热情地说到:“你看,把镰刀斜着放,和地面大概45度,这样一下子就割下来了”,话落,一从稻谷被割下放到地上。成员们见状,连忙照着做,果然轻松不少。经过一个上午的“作战”,地里的稻谷全部装车运回。看着满车的稻谷,村支书感激的说到:“今天多亏你们来帮忙,我们的谷子才能在下雨之前抢收完成,真的非常感谢。”
随后,实践团成员跟着村支书一起坐在剩余的一辆电动三轮车里返回稻谷晾晒广场,在车上团长问到村里每年的粮食产量情况,根据村支书介绍,了解到村里的土地流转初显规模,粮食机械化种植生产也基本达标,今年水稻面积达500亩,预计可收入稻谷十万斤,每年要卖米八万斤,每户村民增加收入近万元。随着车子的逐渐靠近,大家到达了打稻场,片刻不敢休息,立马加入到清理空地的队伍中,有拿扫帚的,有拿簸箕的,不一会就清扫出一大片空地,将车上的稻谷倒在地上,分出一个个小山堆,就开始了水稻脱粒工作。实践团成员和村民一起,将一堆堆稻谷装起来,倒到院子里的打谷机中,“哒哒哒”的打稻机声经久不息,震耳欲聋,似乎在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不一会儿,一筐筐金黄色的稻谷从打稻机后不断地运出,村民们已经笑得合不拢嘴。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劳动下,整片空地铺满了稻子。趁着太阳高照,成员们一个个手拿耙子,来回穿梭在其中,不停地翻动着,让稻子充分接受光照,进行晾干。
一天的忙碌收获满满,告别村民们,大家踏上回家的路途,一个个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实践团成员王博说到:“今天一天虽然很累,但我觉得收获满满,和大家一起劳动很开心,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经历,是在学校课堂中从未接受的教育,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今后有机会我还要参加。”
实践团成员和当地农民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奋战在秋收第一线,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接受了最深刻的劳动教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生产实属不易,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实践团团长汗流浃背地说到。
【图为实践团成员用耙子翻动稻子】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安晫喣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晾晒稻子】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安晫喣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接续奋斗的起点。此次秋收助农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通过自身行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日常工作和生活点滴相结合,帮助农民减轻秋收负担,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不易,加强了实践作为的能力,还拉近与农民的关系,加深感情,懂得在劳动中相互协作,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希望青年学生能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继续弘扬“奉献,有爱,团结,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奉献个人力量,用践行以实、细耕满耘的实干与付出擎起时代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