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佛塔文化岁月悠悠与时光永恒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问题日益突出。当我们做了《大学生对天宁寺知名度调查》后才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常州天宁寺了解甚少。虽然近年来文创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对于佛塔的关注却寥寥无几。如何将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展示给世界,又如何做到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成为一道值得思考的问题。
今天,我们将亲自前往天宁寺。
窗外的景色交叠,想起去年那天窗外疾驰而过的树影,我顶着风声向前行进,在摇摇晃晃的车座上离开了家乡。十月的家乡中,燃烬的草灰里还掺杂着碎的木屑,冗杂岁月淹在浮浮沉沉的时间里。早已过了寒露,枝啊叶啊都已不是翠色,铺一层厚厚的黄在表面,太阳一照满地堆叠的斑驳。三寸星火照得人间敞亮,三月的事连绵刮过十月,转眼我就辗转于另一个陌生的疆域。我迷茫了。我不知道在这个校园中我是什么,我应该做什么。视线回拢,眼前已经能看到那座寺了。
始终觉得佛寺是远离尘嚣的,是让我虔诚放松的。于是一个人搭车,一个人步行,甚至包也不带。坛中的莲,云边的鸟,眼前的佛塔,都让我开始追溯、思索和反问中华文化。这些总能让我联想起中国从古至今流传的美好品质:海纳百川是包容,心怀若谷是谦逊,上善若水是善良,云卷云舒是随性。也让我想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没有两者。路,就是书。”故土滋养人生长,人也应给故土不断灌输新的养料,使成为心底温暖的彼岸关怀。
这正是现代人所需要学习的,如今每个人都步履匆匆,人群像潮水般涌来又退去。浮躁的社会忘记了文化自信,我们泱泱大国从古至今有太多文化可以学习、传承。我们都需要学会用文化包装古迹,用文化去宣传佛塔。从古至今,岁月流转,不变的俗人虔诚的心与宁静的心态。
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常常引起人类的无限遐思。
佛塔文化的意义,也许是看到宏伟的宝塔时,即使说不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也能说“宝塔凌苍苍”。也许是在失意时,即使道不出“知来者之可追”,也能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当我走进天宁寺,阳光照进古寺的窗户,骤然觉得刺眼,可是看到被阳光挥洒的柱子和地板,仿佛走入前世,念着经文。山林一面阴一面阳,一半黄一半绿。缓缓行进的人群,光线移动,不动声色,欢声笑语的几人,相机咔嚓的快门,这些无关联的此刻,汇聚发酵,耐心地酝酿着一个带甜的旅途时光。
晴天树影婆娑,雨天蛙鸣花落,意境千差万别。
看到一家三口,满怀笑意的前来,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总是很想念在外出差的父亲,也很依恋三人在一起的时光。住在十里八乡的村子里,心情不好就去田野里奔跑,或者约同龄朋友去捉迷藏。母亲会折家门口桂花的枝条送进我的房间,对我唠唠叨叨,却又句句透着关切。在这样的日子里,好多年,一直是母亲牵着我的手向前走。很怀念那样的时光,那些光与热,母亲长久注视我的步伐,看我脚步抬起又落下在柏油马路上,怕我走散,怕我跌落。
看到面色凝重虔诚的老人,会想到高考前父母带着我来寺里,为我祈愿金榜题名,希望家庭幸福,未来美满。现在却是我站在大学的楼道里看母亲远去的身影,用力攥紧扶手,怕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再见。
十八岁的梦里一直有一条林荫小道,散满阳光的水泥路和一阵又一阵来往的人群,醒来后清晰地知道自己坐拥一个理想的梦境,那是大学的样子。现在真的到了大学,一切和想象中的比对起来是那么熟悉又陌生。校园里真的有一条林荫小道,每天都在上坡下坡的路上。借着还没有暗下去的夕阳,我还可以再漫想一程来路的山与水。就像我所期待的那样,一切都很好,如今雨水已淡,霜降将至,但迎面吹来仍有温暖的风。风鼓起漫天陈云,鼓起涌动的少年情怀。
在天宁寺实践的这段日子,我收获了许多:作为一名志愿者,也算接待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我们一行人从游历天宁寺、联系相关人员、规划拍摄脚本到最终拍摄进行双语配音,一步一步走来,我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有义务投身于社会。对社会来说,这是一种担当与责任;对个人来说,这是一种能力的提升与学习。感谢学校和社会上相关单位给予我们这样难得的机会,我们不虚度光阴,而挥洒汗水;同时感谢单位中的领导与队友的关心与帮助,分享宝贵的经验。再次回想此次实践,我有了更深刻的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更是一个宝贵的人生财富。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起到了有效的正向作用,让我知道不能轻易说放弃,要在磨练的同时收获更多,在学习的同时收获快乐。作为一名大学生,大多数的我们都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不愿意走出象牙塔去实践,可是经过此次实践,我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学习,在人与人的友情中学习,太多太多值得我再一次实践了!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是让我们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培养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更加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服务精神、创造精神。青春因磨砺而出彩!
时间:2022-08-23 作者:冯雨洁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天刚刚放晴,太阳自云后探头,泄了一片华光,和和暖暖,撒在两旁街道的屋顶砖墙上。伴着凉爽微风,我们来到张黄镇进行走访调研,考察当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