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介绍
尊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始终把“尊老”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的同学们组建了“智慧助老”社会实践团队,旨在帮助老人跨越科技的鸿沟,在如今发达的社会不掉队。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能让社会能够更加关注身边的老人,多关心老人们的精神需求,共同帮助这些老人适应新时代的智慧生活。
实践过程
6月30日,“智慧助老”团队来到浙江绍兴鲁迅故里开展了智慧助老志愿服务工作。在志愿活动中,我们团队队员主要负责接待鲁迅故里的老年游客、解决他们进入故居时健康码等问题。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老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不熟练,导致在扫码预约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填写信息,部分老人的信息无法自己填写而需要我们志愿者帮助其完成预约。
还有部分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他们的手机仍然是落后的老年机,不具备扫码功能,导致这些老人由于无法预约而不能参观游览。团队成员与这些老人交流时得知,在智能手机未普及时,他们来此地参观只需要一张票证,如今想要再次参观对他们来说却是十分困难。老人们言语间不仅透露出对新时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惊叹,还有自己无法适应当今智慧生活的烦恼。
团队希望可以借助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老人团体对现如今的智慧生活的适应情况,为团队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方向。同时,也期待此次的活动可以引起景区对老人需求的关注,优化预约与审核流程,为那些无法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老人建立额外的通道。
实践感悟
尊老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发丰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部分中年一代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身边父母。部分老人与时代存在脱节,因为不熟悉智能手机的使用,在生活中诸多方面都存在不便。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便很有义务担负起这个责任。
--------张逊 在这次引导游客预约参观鲁迅故居的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部分老人对智能手机的不适应,因此我们在志愿活动中耐心地为老人解答预约过程中的疑惑,尽管不停的讲解让嗓子疲惫,但看到老人的笑容,我们感到此次活动充满意义。
--------陆禹涵
撰稿|冯翀 裴天佑
摄影|莫文凯
责任编辑|朱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