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环保行:土壤质量的健康检查

为响应国家“保护母亲河”行动,引导青年学生全方位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秦淮环保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土壤质量调查活动,采集了秦淮河流域各个河段沿岸的土壤样品,并通过实验分析检测土壤的理化性质,评估秦淮河沿岸的土壤质量。

图为秦淮百景——土壤质量调查团队合照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是南京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摇篮。近几十年来,随着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排入秦淮河的污染物量也大幅增加。过量的污染物降低了秦淮河流域沿岸土壤的质量,造成土壤恶化,严重影响了沿岸附近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同时,土壤质量的降低也使得农作物产量逐年下降,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6月底开始,土壤质量调查小分队以此在南京市水政监察大队秦淮河大队、天后市民广场、崇明公园南门、江宁区湖熟等地的附近河段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起初,在采集土样时,队员们由于对采样工具的不熟悉再加上天气不佳,造成实践活动开展较为缓慢,但郑聚锋老师始终充满耐心地向每位队员讲解如何使用环刀、土壤采集器等工具。最终,队员们在郑老师的专业性教学下顺利完成了当天的采样任务。此后的两天内,团队继续进行采样工作。由于一些采样点没有很靠近秦淮河流域,仅仅是作为秦淮河的支流,因此小分队临时决定放弃了一些采样点,并沿其河流方向徒步寻找更能代表秦淮河流域土壤质量的采样点进行采样。正值酷暑,队员们一路汗流浃背,但通过团队成员间的紧密协作以及之前积累的采样经验,顺利完成了所有样本的采集,共7个地点的21份土壤样品。返校后,队员们在研究生师兄的指导下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烘干、容重测定以及研磨,得到20目和100目的土壤样品,同时,还预先配置了相关实验试剂。后续进行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测定等实验。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实地采样
样品测定阶段,队伍内进行合理分工,两到三人一组借助酸碱滴定工具、全自动定氮仪等开展土壤样本的测定,并将数据详细记录。实验结束后,队员们对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从而发现当前秦淮河流域土壤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图为团队采集到的土壤样本
根据实验数据,队员们发现秦淮河流域附近的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重(pH多在7.0-8.0之间)、氮类营养元素含量(0.1-1.9g/kg)及土壤孔隙度(36.8-49.2%)较低,需要人为干预进行改善,如通过添加石膏,施用绿肥、土壤结构改良剂等,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治理效果。除此以外,在分析土样数据的过程中,队员们也充分意识到秦淮河流域的土壤环境治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当地的水质、生物多样性、经济条件等。只有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才有可能创造出富有生机的秦淮美景。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号召同学们关注母亲河,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同学们走出校园,体会社会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参与本次活动的队员们表示,虽然外出实践活动有些许劳累,但受益匪浅,因为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时间:2022-08-22 作者:马耀南、黄鸿彬、周倩雯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党史学习活动
  • 南师大“城市烟火气”——新时代疫情背景下江苏省夜市经济现
  • 西农学子三下乡——闽宁协作,山海情深
  • 西农学子三下乡——闽宁“巧媳妇”的“薪”生活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天刚刚放晴,太阳自云后探头,泄了一片华光,和和暖暖,撒在两旁街道的屋顶砖墙上。伴着凉爽微风,我们来到张黄镇进行走访调研,考察当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