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历史性地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优先位置。告别城市的喧嚣,踏上筑梦暖乡的道路,寻找新农村的发展奥秘。2022年7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农旅融合,文化赋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甘河村,向当地的驻村干部以及当地的村民进行了采访,亲身了解当地的农业发展状况。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村民
甘河村地海拔将近两千米,年平均气温11摄氏度,年降水量765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农作物、苹果,桃子等水果,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人数不低于15%,全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苹果种植特色产业。但当地农民素质差巨大,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
甘河村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苹果等水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而发展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可以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途径。当地气候适宜,盛产昭通糖心“丑苹果”,纯自然无任何色素添加成分,质量远超周围外省,但是甘河村苹果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种植面积也相对狭小,没有自己的品牌效应,品牌知名度也没有宣传到位,以至于大多农户以线下销售为主,再加之很多年轻人士外出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农产品的线上销售等渠道。
图为甘河村特色苹果
团队成员了解到甘河村农业发展面临的为,并对于解决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团队成员提出,当地苹果产业的出路在于品牌化,种出的果品质量是高的,剩下的就是营销。据了解,当地果农也有孩子在大城市务工或者上学,会通过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帮助家里销售苹果。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村民以及村干部的帮助下,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了乡村变化,也加深了对乡村振兴政策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