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汝瓷烟雨灯火路,寻遍历史记忆藏身处

为深入了解家乡文化,更好地宣传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7月29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汝瓷烟雨待我寻”暑期实践团队成员们一同前往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汝瓷小镇的宣和坊工厂,进行汝瓷的制作工艺流程的参观学习活动。
宣和坊工厂的负责人带领着实践成员们参观工厂,从汝瓷制作工艺的第一步开始详细介绍,在此活动中成员们近距离观看学习家乡文化的成型过程,对汝瓷文化有了更深入到了解。
制作等第一步便是拣选。古汝瓷坯的原料主要用可塑性原料和非可塑性原料,多选用窑址附近可塑性好的黏土。原料运回后先晾晒,在原料场碾碎,然后倒人耙泥池内,加上水用人力或畜力拉耙搅拌,搅拌中让细泥混水流人澄泥池。待泥料水分蒸发渗透到适合使用时,从澄泥池中挖出放入泥库,储存待用。然后是粉碎。用人力、水力石碾、椎捣方法对拣选的原料进行加工粉碎。成员们在进入工厂时正好遇见工厂工人在粉碎运来的石块。
负责人说制浆是最重要的一步。把粉碎好的原料制成泥浆。使用时按配比要求配料,加水搅拌,有经验的汝窑工匠师傅靠手感来调节浓度。从土到瓷,光靠土与水火的融合,并不能得到一件坚密完美的瓷器,队员们惊艳于瓷器的完美,也更加好奇制作过程的精湛。第四步说成型,而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手动辘钟或机轧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一件优秀且完美的瓷器诞生,需要经历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决定最终瓷器的好坏。第五步便是素烧。手艺人将阴干后的成形胎坯排列放置在板上推入窑炉内,经过若干小时的除湿,封闭窑炉,让炉内温度至900℃左右,等待十几个小时素烧便完成。手艺人还告诉团队成员们,汝瓷之所以名贵,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这烧制过程,由于烧制时间温度不好把握,导致烧制效果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成功率便低了,而现在的科技发展,出现了电窑,烧制时可以更准确的控制温度时间,提高了出品率。等素烧后,就是施釉。一般用浸釉法,某些厚釉色泽需二次施釉。实践团队了解到宣和坊汝瓷厂研制出了可以烧制出翡翠色的釉,负责人介绍,工厂里烧制翡翠色的釉已经申请专利,是汝瓷的一项新特点,为汝瓷的更好宣传发展起了点缀作用。
最后成员们来参观制作汝瓷的核心技术——烧制,在烧制过程中,不仅与当地当时的气候、温度、湿度、风力、水质燃料有很大关系,而且如何把握制釉的黏度和流动性烧制熔融温度和铁还原的科学原理及保温慢冷的析晶过程等,都直接影响着汝瓷青瓷乳珠的形成和青瓷釉的成色,这一烧制技艺使汝瓷享誉千载。成员们还听到了汝瓷开片之声,开窑瞬间,温差引起的釉面开片叮叮咚咚不绝于耳,如风铃般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之音。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酥满足”的汝窑每一步都离不开工匠的细心打磨,承载着中华传统艺术,传承着汝窑文化。“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是历来人们对汝瓷价值的盛赞,汝瓷以其奇特的魅力著名于世,经过近千年的历史至今依然享受很大的美誉。


 
时间:2022-08-20 作者:高哲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党史学习活动
  • 南师大“城市烟火气”——新时代疫情背景下江苏省夜市经济现
  • 西农学子三下乡——闽宁协作,山海情深
  • 西农学子三下乡——闽宁“巧媳妇”的“薪”生活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天刚刚放晴,太阳自云后探头,泄了一片华光,和和暖暖,撒在两旁街道的屋顶砖墙上。伴着凉爽微风,我们来到张黄镇进行走访调研,考察当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