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大学子:凉都“三线建设”谋发展

三线历史是六盘水的‘根’,三线企业是六盘水的‘本’,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为深入学习党史、宣传“四史”,将党的精神谱系发扬光大,更好地保护利用新中国工业遗产,2022年8月2日,暑期社会实践队陕赣川粤小分队积极响应校团委“读懂中国·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号召,前往贵州六盘水进行实地调研工作,前后参访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和六盘水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三线建设”和六盘水市的前世今生。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三线楷模”展区
       1964年,中国吹响“三线”建设号角,风云际会,贵州六盘水成为西南地区主阵地之一。“遥想当年奔西南,‘三线’建设高于天,渴饮山涧水,饥餐红薯干,煤海鏖战急,弹指鬓霜染,接力有子女,明朝更好看。”在党的号召下,十万建设大军告别故土亲人,五湖四海奔涌而来,汇于六盘水。他们“先生产,后生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创造了工业领域的辉煌成就,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用铁与火锻造出一座城的光荣与梦想。

队员观看三线建设标语

队员观看手写生产零件表

队员在馆内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此次实地参访活动,队员们通过可触摸的历史遗物,“触”到历史;通过刺耳的防空警报,“听”到历史;通过贵州话版的岁月回顾,“感”到历史。一张手绘稿纸、一纸红头文件、一台不再运作的器械,诉说着50余年的过去。在万物互联、信息触手可及的今天,身处其境仍旧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半个世纪前,可敬可爱的“三线人”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奔赴六盘水,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六盘水这片热土上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把“青春献给祖国”。而今身处盛世,青年更应抓住时代机遇,坚定理想信念,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祖国大地上。
 
时间:2022-08-20 作者:陕赣川粤小分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党史学习活动
  • 南师大“城市烟火气”——新时代疫情背景下江苏省夜市经济现
  • 西农学子三下乡——闽宁协作,山海情深
  • 西农学子三下乡——闽宁“巧媳妇”的“薪”生活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人物专访——张黄镇团委书记马欢
  • 天刚刚放晴,太阳自云后探头,泄了一片华光,和和暖暖,撒在两旁街道的屋顶砖墙上。伴着凉爽微风,我们来到张黄镇进行走访调研,考察当
  • 08-23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