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最少年。”6月20日,实践团前往再芬黄梅公馆进行采访调研,经过前期联系,成员们有幸采访到安庆黄梅戏二团著名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萍。
采访中,李萍表示受疫情影响很多线下黄梅演出被迫暂停,但再芬黄梅公馆的演员们从没有停止练习,剧团上下由领军人物韩再芬带队,各司其职,毫不懈怠,积极调动全体成员,保证练习不中断,争取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的优秀黄梅戏演员。同时,她说到疫情对于剧团是困难也是宝贵经历,在疫情期间,再芬黄梅公馆多措并举,采用新兴传播方法,与安庆文化局联手开拓云剧场,借助抖音直播实现黄梅演出,通过录制发布短视频,极大提高了黄梅戏的知名度,帮助更多人了解黄梅戏,通过与线上观众互动,了解观众需求,从而实现自我革新,帮助剧团实现未来新发展、新突破。
提到黄梅戏的传承,李萍结合自身经历与再芬黄梅公馆对演员的要求表示,剧团始终坚持上班,过去剧团的一贯制度是前一天有表演则新一天可休息,而现在的剧团则要求演员每天上班练功,要求演员们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磨练过硬本领,实现自身纵深发展,剧团成员也积极配合剧团的各项安排,多数成员在上班前便自发前往练功房“练私功”,良好的风气帮助剧团在竞争中实现突破,在比较里争获双赢。此外,谈及自身经历时,她表示在四十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她始终把每日练功看作第一要务。自十五岁进入剧团,能够将热爱的黄梅戏化为终身从事的事业,她十分庆幸,也很感激在年少时遇到领头人韩再芬。她感慨,是舞台赋予了她别样的力量和良好的精气神,正因为多年来,她在“生旦净末丑”多重角色中锻炼自我,提高能力,增长本领,才能够一步一步将热爱转化为事业,可见传承其力量之大,同时再芬黄梅公馆也积极在少儿艺术团中寻找可造之才,挖掘适合从事的孩子进入黄梅戏童子班,有效帮助黄梅戏的传承发展,截至目前,童子班练习已卓有成效。
问及李萍自身对黄梅戏的了解,她说到,黄梅戏自民国时期为人所知,当时只是小范围传播,建国时期由于严凤英才有一定的知名度,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传播到香港、东南亚等地,黄梅戏其自身兼容并包,与话剧、歌剧兼收并蓄后迎合多种年代,满足各类需求,由此黄梅戏实现了进一步发展。近年来,2012年“戏曲进校园”政策的推行,帮助黄梅戏进入国内多所高校,培养出一大批年轻观众和演员,真正实现了台上台下共为一体。
对于黄梅戏的跨文化传播,再芬黄梅公馆也有自己的努力,例如,将演出舞台搬到国外、采用英语等多类语言表演黄梅戏,帮助黄梅戏走出国门。
在剧本编创方面,再芬黄梅公馆也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前些年响应国家扶贫政策,推出一系列扶贫曲目,被中央调为地方示范性演出,在编创上大胆扶持年轻人才,着力挖掘能够与时代并进的新兴人才,实现编剧、编曲、配戏、服装等全面年轻化,使年轻人成为黄梅戏发展的主力军,这一理念也是韩再芬率先推出并要求推行,李萍表示韩再芬不仅是艺术家更是出色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