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悠悠匠心”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团成员于2022年8月5日来到云南民族博物馆,在一楼进门处映入眼帘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礼品展区最醒目的是由全银器制作而成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实践团队所到时间正值马曜先生111周年诞辰。团队成员在张衡老师的讲解下认识了解了马耀先生。
(马曜展览海报 陈慧凌/摄)
马曜出生于1911年,云南洱源县人,白族。1931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从事民族工作、教育和学术研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诗人。
(马曜画像 谭鸿/摄)
马曜挚爱并长期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尤其是在民族学和民族工作中首倡“直接过渡”,在历史研究中首创“三重证评价”方法,影响广泛深远。1953年,他到云南潞西(今芒市)遮放剖析了41个村寨情况,先后撰写了《从遮放西山区的情况看景颇族地区的生产问题》等报告,首先提出可不必划分阶级和重分土地,通过“和平共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消灭边疆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在民族地区不划分阶级和重分土地“直接过渡”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云南边疆民族工作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创举,是正确处理共同性和特殊性的成功范例。
学术研讨会上,对马曜为国奋斗、为国育才、为民谋福的一生,上下求索、光明磊落、实事求是的品格与美德,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卓有建树的学术风范作出了高度评价,并号召大家以此激发起昂扬的精神和意志,把握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为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在一楼进门右手边是马耀年表,记录着马耀先生一生经历作为。二楼走廊则是为纪念“世纪学人”马曜诞辰111周年所办的生平书画展。书画展共展出照片160余幅,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作品180余幅。马曜的手稿、书信、讲稿及相关文件等70余件,书法作品10余件。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以近百年的时空跨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彰显了这位世纪学人的卓越建树、治学精神及先人后己、关爱后学的高贵品德。
(云南民族博物馆一楼马曜作品展出 尹立芸/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