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开展的大学生“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的新发展理念,2022年8月,河海大学“美丽中国,低碳村落”环保科普行小分队前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横溪街道及周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才能与智慧,开展形式多样、特征鲜明的低碳志愿服务农村行环保科普活动。
基层社区访低碳管理实践团前往谷里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更深刻地了解了谷里街道全面建设现代化低碳美丽乡村的新举措。在此过程中,实践团首先参观了谷里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部展厅,了解到街道主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组织振兴六方面入手来建设现代化低碳美丽乡村,其中又以生态振兴为重中之重。谷里街道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改善区域环境,绘制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画卷。其次,实践团参观了服务中心内部的图书馆,对低碳环保的理论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通过与服务中心负责人的交流,实践团成员对低碳环保的实践开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了实行生态振兴措施以来给街道居民带来的一系列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交流了美丽乡村治理方法和经验,认识了政府推进绿色建设的具体统筹。
图1团队成员与负责人员合照

图2负责人员向成员介绍街道生态振兴方面
农贸市场询低碳治理实践团成员来到南京市江宁区谷里第一农贸市场,探询农贸市场的环保治理情况,并与市场的负责人展开较为深入的交流。负责人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菜市场内的农贸检测机构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在垃圾处理方面,谷里第一农贸市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垃圾箱上有清晰的图标指引市民投放垃圾,有垃圾车在每日定时前来收走,也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垃圾分类员在进行监督,能很大程度上做到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利用。实践团成员也在垃圾分类员的指导下体验垃圾分类的过程,并成功完成了工作。在对农贸市场的考察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注意到各商户间所使用的塑料袋款式不一,问询负责人后才得知塑料袋是各商户自己所准备的,实践团成员给商户们讲解低碳生活的益处,分发“双碳”知识科普宣传手册,让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图3团队成员在农贸市场合照
图4负责人员向团队成员讲解菜市场内垃圾分类流程
台创园探低碳民生实践团成员前往江宁台湾创意农业旅游区,参观了农业馆、花博园和台湾特色厅等展馆,了解台创园的生态治理规定,并将早已制作好的调查问卷分发给台创园的工作人员与游客们填写。调查问卷以调研民众的绿色低碳意识和环保优秀做法为主体设计,进而调动民众实行“低碳生活”的积极性。此次走访回收上来150余份有效问卷,大部分民众表示自己对“低碳环保”有所了解,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在自觉践行减少碳排放的举措,实践团成员也耐心对他们进行了低碳环保知识的宣讲,并向他们分发宣传手册。
图5团队成员合照

图6团队成员给商户发放问卷
新农基地寻低碳农业
为进一步了解低碳对于农业的影响,实践团前往新农百年农业基地进行参观学习。首先,实践团成员在负责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种植茄子和番茄的大棚,体会到了农业基地内部设施的高度自动化,如水肥一体化、立体化栽培、机械化控温等先进技术。负责人表示:“我是农业专业毕业的,我想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手段运用到农业中去,做一个现代农民”。其次,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农业基地内部对于低碳环保的重视和一系列具体措施,从各方各面践行“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如:使用动物粪便微生物化肥的生物循环来保护环境;使用生物药剂对农作物进行驱虫来保护水质;通过对农膜的机械化捡拾来提高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和处置水平等。最后,负责人表示了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的期待,特别是对于环境数据检测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希望未来能够做到“待在家里就能把地种好”。

图7团队成员合照
图8负责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雨水灌溉技术

图9负责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大棚和养殖土壤
此次实践让实践团成员们对于“低碳环保”新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开展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低碳环保”在提倡新能源的今天,已经是大势所趋。身为青年学生,应该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从根部宣传并落实环保。竖起脊梁担事,认真考察调研,将低碳环保的做法总结到位,以便借鉴、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仅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还要向他人传递正能量,一同加入到美丽中国建设的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