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我校学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国家号召,促进乡村振兴稳定发展,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深化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2022年7月27日-8月5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候鸟归巢”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张贵强的带领下前往黄山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启程,开展授牌仪式
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张贵强的带领下于7月28日前往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虹光村开展授牌仪式,岩寺镇副镇长,虹光村村党支部书记方红旗,指导老师张贵强及安信工“候鸟归巢”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此次授牌仪式。
(图为安信工“候鸟归巢”实践团合影)
仪式开始,方红旗对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全体成员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并希望今后可以开展更多合作交流。随后,张贵强老师代表实践团对虹光村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地感谢,并与方红旗书记签订并交换协议,为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他强调同学们应当在基层实习中提升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国情认知,加强人生规划,培养社会担当。安信工“候鸟归巢”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序幕由此拉开。
(图为授牌仪式现场)
志愿劳动进果园,社会实践助振兴
实践团于7月29日在指导老师张贵强的带领下前往黄山市徽州区徽黄生态采摘园进行调研学习。果园负责人汪延滨向实践团提出活动的注意事宜以及相关建议,并大致描述了生态采摘园产业基地未来的发展蓝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讨论好相关工作后,实践团成员在果园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生态采摘园进行实地学习,负责人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并示范了水果的采摘过程。炎炎烈日下,成员们挥洒着汗水,积极体验采摘的乐趣,互相讨论,研究采摘的方法。此次果园活动旨在引领我校学生以实际行动走进城乡基层,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果园负责人合影)
深入走访贫困户,了解民情暖民心
7月30日,实践团来到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虹光村,在村委会委员叶海月的带领下走访村内贫困户家庭,与他们展开详细交谈,通过交谈,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当地贫困村民大多是因病致贫,在乡镇政府及村两委的努力下,实现了精准脱贫。实践团成员在实际走访中明白了乡村振兴离不开脱贫攻坚,在实际工作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才能唱响“三部曲”。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贫困村民交谈)
反诈宣传进虹光,安全防范入人心
实践团成员在村干部方建飞的带领下于7月31日走村入户进行防诈反诈宣传,与村民们热情地沟通。在宣传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向村民们发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资料,详细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发案特点、诈骗手段,帮助村民们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向村民们讲解该软件不仅能学习反诈骗知识,还能进行风险查询、检测并举报诈骗信息等,有效避免诈骗的发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宣传国家反诈中心APP)
礼敬先烈先辈 追忆革命精神
8月1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前往黄山市烈士陵园,学习革命精神,继承红色基因。走进黄山市烈士陵园,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实践团成员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去往纪念碑的阶梯,感受着红色情怀,回忆曾在这里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伟大先烈,感受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和无畏,使实践团成员对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图为烈士陵园纪念碑)
正值午后,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了新四军军部会议室、司令部、大会堂等地,认真聆听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纪念馆内保存完好的家具物品,墙上的珍贵历史相片,陈列柜中的抗战遗物,生动地展现了当年艰苦的战争条件,使实践团成员们切身感受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以及战士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与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图为实践团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门口合影)
墨香书韵烁古今,感受徽风皖韵
8月2日,实践团前往徽州区文化博物馆参观,了解徽州文化。徽州超高的雕刻工艺在这里可见一斑,徽州工匠以木、石、砖、竹为材料,施以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手法,一刀刀行走于材料之上,或勾画磅礴的山河、或描绘民间的趣事、或再现雅致的墨宝,题材广泛,千姿百态;雕刻细腻,纹路犀利明锐,行云流水,所刻之物各具神色,栩栩如生。这样一座徽州文化博物馆,浓缩的是岁月的影子,体验的是徽州的梦想。就像人们常说的“无徽不成镇”,这“徽”字寓含的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图为实践团于博物馆前合影)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将知识与实践的线紧密连接起来。实践团成员通过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明确了当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将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青年的担当,展现属于青年学生的青春热情,为乡村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